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瞭望》力挺复苏政策功效 肯定企业大进小退
发布时间:2009-11-18 18:41:46
 
文章内容

中国经济的复苏之势已被越来越多数据证明,但对复苏的争议也一直不停。中国式复苏是4万亿投资之功还是“一揽子”系统措施所致?宽松货币政策应该退出吗?结构调整是否被“铁公基”式的投入所耽误?

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发表文章对此类问题给予了鲜明回应。文章首先提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在月底召开,如何评价一年来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的政策效果,正在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这其中,最具争议的话题就包括宏观调控政策运行下暴露出的六大经济矛盾:

其一,4万亿投资是不是“鼓励”了产能过剩?其二,“保八”是不是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相左?其三,经济增长是不是对冲了结构调整?其四,扩大投资是不是加剧了消费不足?其五,信贷增长是不是导致通胀预期的“元凶”?其六,“国进民退”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

针对这六大质疑,《瞭望》指出,面对呼啸而来的世纪性经济危机,如果没有“4万亿”的手笔、“保八”的决心、对经济增长的强调、大量信贷的支持、基础投资的带动,且不论产能过剩、结构失调和消费不足等问题是否会因此就能改观,在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一年间纷纷“落马”的情况下,30万亿规模的中国经济会步入何等境地,就足够引发人们的猜想。

《瞭望》认为,这场危机本质上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虚拟经济产能过剩的总爆发,造成市场购买力的大幅短缺。这种货币意义上的短缺并不代表实际需求的不足。相反,当我们看到全球还有数十亿人口处在低水平的生活景况,迫切需要大量价廉物美的消费产品改变生活条件,我们是不是应该重估针对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和“扩大投资”的指责?

对于“国进民退”,《瞭望》的文章也提出了不同看法。“直观比亚迪、联想、华为、阿里巴巴、万科和民生银行等民企今年在市场上的表现,是不是我们会同意,在经济‘冬天’里,企业规模在生存风险上的不同表现,使得‘大进小退’远比‘国进民退’更准确地描述了危机中的企业生存现状。”

《瞭望》文章最后也指出,“是药三分毒”,危机下的宏调政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副作用,其中信贷增长的超量、结构调整的不力、投资行为的盲目,等等,都需要决策者在制定未来宏观政策前作深刻的反思和调整。但我们在批判政策局限性的同时,不能轻易否认它已经产生的功效。

Related相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前 宏调基本方针已敲定

有媒体的消息称,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稍稍提前,由原来的12月初前移至本月底。会期初定显示来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调控的基本方针,已基本敲定。

经济界传出信息,有关来年经济工作的大框架实际已定出,这一大框架有3个基本点,1.高度肯定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领导层的共识,是要全面肯定一揽子计划,对保持经济走出低谷,保持增长的作用要予以肯定。

2.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分别继续积极和适度宽松。

3.来年的调控,以何为纲。过去一年来,经济之纲,具体动作是“保8”,政策性表述是保增长。但来年显然已不用保,于是经济工作的头号任务,已转为扩内需,也就是说调结构将成主要调控内容。

[责任编辑:pljcpeng]


相关文章
  • ·《瞭望》力挺复苏政策功效 肯定企业大进小退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