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1月17日电 (记者李亚彪)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浙江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达七成以上。
同60年前传统的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相比,当前的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仅占17.8%,而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占72.5%,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占9.7%。60年间,浙江省农村第一产业劳动力从1301万人下降到66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从89%下降到29%。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的夏阿国说,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的传统发展格局在浙江已被打破。浙江小城镇蓬勃兴起,专业市场迅猛发展,区域块状经济集聚发展,中心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转移就业的主平台。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以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的实施,有力促进了浙江省农村劳动力快速向二、三产业转移。
与农民收入结构发生变化相对应的是,浙江省农村经济结构也不断优化。目前全省农村经济总收入中,工业和建筑业方面的比重上升到86.6%,来自服务业和其他方面的收入比重为10.2%。此外,农村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今年全省“农家乐”村(点)已发展到2728个,直接从业人员达8万余人。
[责任编辑:xc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