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晨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昨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首次访华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是为第三次“胡奥会”。会后,中美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下称《联合声明》)。
会谈开始时,胡锦涛说,此前进行的小范围会谈非常有建设性。奥巴马表示,就像刚才在小范围会谈上确认的那样,美中两国有许多共同利益。
会谈结束后,两国元首共同会见了记者。胡锦涛表示,会谈是坦诚的、建设性的、富有成果的。
三次“胡奥会”凸显会谈机制价值
胡锦涛与奥巴马的会晤已是第三次了。第一次“胡奥会”是今年4月1日在伦敦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进行的。当时,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仅两个多月。在第一次会晤上,双方确立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一直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机制。
第二次“胡奥会”是在今年9月22日的纽约。当时正值联合国系列峰会期间和G20匹兹堡峰会之前,两国元首的议题包括保持高层交往、加强战略与经济对话及经贸、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环境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在这次会见中,奥巴马首次全面回应了中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关切,包括台湾、西藏、新疆等问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朱锋教授昨日对CBN表示,保持中美两国高层的对话机制对双边关系最为重要。这也能解释《联合声明》将中美两国领导人会谈机制、外交部长年度互访机制等置于首先位置。
S&ED等对话机制构建中美新关系
胡锦涛在记者会上表示,双方高度评价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在加强两国互信合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国际问题专家马晓霖认为,中美关系的定位从过去的“背靠背”变成现在的“肩并肩”,中美高层保持对话起了很大作用。他表示,此次会谈的一大成果是肯定S&ED机制,并将其长期化、制度化、固定化。
今年7月,在首次S&ED的开幕式上,奥巴马致辞时援引孟子的“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希望中美共同开辟一条通往未来之路,避免猜疑和分歧堵塞道路。
马晓霖认为,S&ED等机制将构成中美关系的框架,在促进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同时,避免危机的滋生与蔓延。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勇教授对CBN表示,很多年前,美国人就已经注意到世界权力中心正在向东亚转移;在这种大背景下,为维护美国利益,加强与中国合作成为美国的战略选择。
还会保持较多分歧
胡锦涛在记者会上还说:“我向奥巴马总统强调,当前形势下,我们两国应该有更加坚决的态度,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王勇表示,奥巴马政府是一个务实的政府,一方面看到中国的崛起,强调与中国的合作,发展中美在经贸等领域的共同利益,但另一方面受到国内政治的影响,在美国国家利益或党派利益受到威胁时又会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等措施,中美关系也因此会出现一些问题。
受访专家均表示,《联合声明》并不能解决中美关系之间的所有问题。例如,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双方除了共识以外,还是有各自表述的部分,这是由于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以及双方立场不一决定的。在经济与贸易方面,美国可能以“经济失衡”等话语继续对中国施加压力,中国也可能面临更大的贸易保护压力。在军事方面,虽然《联合声明》以法律文件形式正式开启了中美两国军方交流与合作进程,但就在上个月末,美国还在中国周边地区参加了军事演习。
“大国之间的政治冲突与意识形态分歧,决定了中美之间还会保持比较多的分歧。”马晓霖表示,不能对《联合声明》的现实意义抱有太大幻想。
[责任编辑:pljc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