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绍敏 皋静枝
“资产泡沫是世界性的,目前不能挤破,上海将很长时间与高房价共存。”近期举行的第二届复旦·瑞穗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的一席话引起了不少争论。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樊勇明表示,不赞成丁剑平的观点,如果长期与泡沫共存,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被泡沫吸收,那么发展的目的何在?樊勇明认为,中国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增长,而是增加国民福利,这是关键。
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陈云博士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与泡沫共存可能性、必要性何在?房地产泡沫让上海商务成本急剧提高,企业雇用人才压力很大,一些人才迫于生活压力离开上海,企业呆坏账比例上升,如果银行深度卷入无疑饮鸩止渴。“为什么一定要用房地产泡沫吸收投资?环境、民生等领域也需要投资。”陈云说。
面对陈云的疑问,丁剑平回应说,全世界货币流动性过剩,中国货币政策被美国货币政策绑架,不得不走这条路,仿佛全球温室效应,中国无法抵挡。另外,还要比较戳破泡沫的成本和让泡沫逐渐消失的成本,大家都注意到,中国四万亿刺激计划相当部分流入房地产,如果现在戳破房地产泡沫,可能不止十年衰退。
丁剑平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摆脱美国货币政策绑架的必然出路,人民币国际化要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同步走。而上海世博会前后,中国货币政策仍会稳定,不要指望高房价会突然下跌。他还指出,要关注美国明年是否会提高利率,这对上海将会带来不少影响,如果中国跟着美国提高利率,房价会下跌。“要逐步化解房地产泡沫,而不是挤破泡沫,明年是关键一年。”丁剑平说。
这几年,上海每年都有2000亿元的基础设施投入,而世博会后,这种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的情况将不复存在,迪斯尼项目只有250亿元,上海面临人口严重老龄化压力,资源、能源压力也增大。不过,面对这样的情况,樊勇明指出,上海经济仍有亮点和机会,人口老龄化带来新机遇,土地资源紧缺,上海不能再依靠造房子,财政支出从造桥修路转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体系以及文化事业。此外,郊区城市化也给上海带来新机遇。
[责任编辑:pljc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