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日、19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上,与会专家认为,我国经济有望在年底率先全面复苏,今年物价将不会有大的回升。同时,如何改变高储蓄低消费的状况将是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
全年物价可能为正
摩根大通中国区研究部主管龚方雄认为,虽然目前美国金融体系正在进行去杠杆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实体经济在去杠杆化。从近期美国公布的一系列数据看,美国经济有可能在今年二季度触底,在三季度会出现反弹,这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从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看,去库存化的影响基本消失,因此下半年经济发展会超出预期。他认为,中国经济出现滞涨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经济增长能保持在8%以上,加之强劲的内需拉动,即使CPI增长5%,中国经济也不会出现大问题。
应改变低消费格局
与会专家认为,应结合中国经济独有的特色,改变消费不足的格局,为下一轮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应更多向提升消费能力转向。针对金融危机中出现的“机会”,更应鼓励各地政府出台促消费的相关措施。
夏斌认为,如果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消费能力没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单靠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未来经济会积累很大的风险。同时,目前政府部门应加强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如果楼市、股市持续上涨,会进一步带动公众的通胀预期,从而加大未来货币政策施展的难度。
从上半年公布的经济数据看,投资无疑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认为,从目前投资态势看,未来后续提升的空间还很大,预计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下半年还有一个较快增长的阶段。他介绍,目前中央下达的投资资金已达到2700多亿元,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3%,已达到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目前投资增长的动力仍需关注长期持续性的问题。他认为,未来投资政策的取向将由总量扩张为主转向结构调整,同时如何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也是下一步政策关注的重点。
王一鸣介绍,下半年还将有2875亿元的中央投资资金,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保持在35%左右。在下一步的产业调整中,政府部门将会关注产业集中度低、核心技术缺乏、能耗大、装备水平低的行业企业,进一步落实推出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
[责任编辑:apple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