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测算,上半年5.8万亿的贷款中有约1.16万亿流入股市。此前,银监会要求银行业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房地产等领域。 新华网供图
周一沪深股市放量大涨站上3100点,其中上海市场日成交自2007年10月份以来首次达到2000亿元规模。7月份以来短短4个交易日,伴随着成交量的不断推升,A股持续大涨,权重股多次表演“大象群舞”,市场疯狂表现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利好支撑?本周来自机构方面的传闻称,6月份新增信贷规模可能再次突破万亿大关,全年信贷投放规模可能高达11万亿!对此国务院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魏加宁不无担忧地表示,上半年新增信贷中有一半左右是在金融系统内部自我循环,有20%左右的信贷资金流入了股市。随着信贷资金大规模流入股市楼市,市场对于金融泡沫的争论声又开始此起彼伏。
银行放贷
6月份信贷规模再超万亿
随着6月份经济数据本周即将公布,有关信贷规模的预测成为昨天市场中的热点。由于四大国有银行6月份信贷数据已经远超过4、5月份全国新增信贷规模,机构普遍认为6月份信贷规模再超万亿已几成定局。如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预测的数据是1.3万亿,国信预测的数据在1.1~1.4万亿之间。
可以肯定,年初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积极财政政策在上半年得到了彻底的执行。新增贷款规模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前5个月5.84万亿的信贷规模已经令人瞠目,而最新数据显示,四大国有银行上半年的放贷规模几乎完成了往年全年的放贷任务,即使中小商业银行上半年也普遍完成了往年六七成的信贷任务。
基于监管层对下半年信贷规模不会大幅收缩的承诺,有机构假设,若下半年保持月均6000亿元的信贷增量,则全年信贷规模将高达11万亿,大大高于市场此前8万亿的极限预期。
魏加宁:万亿资金流入股市催生泡沫
有机构研究员表示,逼迫银行扩大信贷规模的初衷是为实体经济输血,帮助企业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确保GDP能够“保八”成功;可是更为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资本市场上流动性泛滥,上半年股市、楼市双双回暖,不能仅仅被看作经济见底复苏和投资者预期改善的结果。
国务院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魏加宁近期就此指出,这种人为制造的流动性泛滥实际上就是“金融泡沫”。据他测算,上半年有一半左右的银行资金是在金融系统内部自我循环,其中20%左右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30%左右的信贷资金流入了票据市场。按照该数据测算,则今年前5个月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就可能高达1.16万亿元。魏加宁表示,“目前快速增长的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的自我循环,极容易推高股价,形成新的金融泡沫,同时也推高房地产的价格。”
不过针对“泡沫”论调,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师龚方雄的观点则正好相反,龚方雄认为,股市到目前3000点的位置上,才只是牛市的开始。他表示,3000点绝对不是今年大盘的高点,下半年除银行业绩会有大幅提升之外,房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的业绩也有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中这三大板块还将迎来一轮大的涨幅。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则表示,新一轮房地产泡沫再次出现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不确定的只是泡沫的大小和持续时间。他认为,充沛的流动性驱动以及基本面逐步回暖的支持,资本市场经历了大幅上涨。目前来看,结构层面上市场可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估,从市场总体平均估值水平来看,这一估值水平已经回到合理区间的上限,甚至在总体上都已经出现了轻微的高估。
信贷数据两度扭转股市乾坤
魏加宁的担忧不无道理,有关信贷资金是否流入股市的争论也一直存在。事实上,A股上半年顶着质疑和担忧持续大涨的同时,对信贷资金的消息却极度敏感。
回顾上半年A股走势可以发现,1月初~2月中旬股市大涨,从1800点直上2400点,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1月份信贷规模超过万亿的增长;此后有关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质疑便出现在投资者中,进而引起的担忧情绪令市场在2月中旬冲高回落,至3月初重新回到2000点,调整幅度达到13%。
首次出现的质疑声很快被市场对资金的渴求声湮没,在2、3月份信贷规模再创天量的刺激下,A股从2000点上方起步至4月中旬冲上2550点。在此过程中,市场特别是不少学者对信贷资金入市炒股的质疑声再起,并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央行与银监会2月份宣布对信贷资金投放情况进行调查,到4月下旬即将公布调查结果时,沪指从2550点重回2400点,而伴随着央行“未发现信贷资金流向股市”的表态,股市从5月首个交易日便一发不可收拾,沪指从2400点起步,44个交易日后已经站上3100点,44个交易日涨幅高达26%。
泡沫若起不利经济复苏
针对上半年股市楼市同时转暖的现象,著名财经评论员时寒冰撰文指出,股市与房价上涨的共同源头就是通货膨胀预期。这一预期的产生,是中国规模空前的救市措施的必然产物。“当天量的救市资金涌入市场,泛滥的流动性必然推高商品的价格,而大宗商品的大幅上涨,就是提前所做的反应。”
他认为,不断加大的通货膨胀预期,使得居民储蓄不得不转向股市和楼市,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把消费激活起来了,但这种复苏是在消耗民众仅有的存量财富,而新增财富则少之又少。“一旦全球经济未能直接走向复苏,而是在盘整一段时间后继续掉头下滑,中国民众的不安全感将会增强,在外部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未来国民购买力的下降,将可能导致经济复苏变得更为艰难。”
不过,偏重市场表现的众多机构却取得了较为一致的共识。众多机构在下半年的策略报告中,都着重推荐了通胀预期以及通胀概念股。国泰君安证券就认为,下半年宏观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由流动性催生的通胀还将向纵深发展。
针锋相对
3000点是牛市的开始
3000点绝对不是今年大盘的高点,国内资本市场的牛市才刚刚开始,下半年除银行业绩会有大幅提升之外,房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的业绩也有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中这三大板块还将迎来一轮大的涨幅。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师 龚方雄
信贷资金入市助推金融泡沫
根据5.8万亿的贷款规模计算,有约1.16万亿的信贷资金流入到了股市上,当资金在金融体系里自我循环,自我膨胀,而不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认为这就是金融泡沫。目前快速增长的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的自我循环,极容易推高股价,形成新的金融泡沫,同时也推高房地产的价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 魏加宁
[责任编辑:azurez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