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全球最大IPO
创下今年以来全球最大IPO融资额纪录,上市伊始就成为全球建筑类最高市值上市公司,中国建筑(601668.SH)本周的上市要想不被关注都难,而其高达6.70元的开盘价也超出了大部分行业分析师对其的预期。尽管如此,仍有多家机构投资者选择了大举建仓中国建筑。
建筑工程、地产双轮驱动
作为中国最大的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和中国最大的房屋建筑承包商,中国建筑位居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首位,而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85位。
从公司2008年的收入和利润构成来看,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占收入比重不到10%,但是能够贡献一半左右的利润,房地产可谓是公司盈利能力最强的部门,利润贡献快速增长,同时也是构成公司盈利波动的最主要因素。
公司的房地产业务由中国海外和中建地产来具体运作。中国海外作为公司最早创立的房地产业务品牌,也是公司房地产业务最主要的载体。中国海外以在中国内地经济较发达的一、二线城市(以直辖市、省会城市为主)以及港澳地区开发高中档住宅为主。而中建地产则主要从事二线城市周边地区和三、四线城市中低档住宅的开发业务,与中国海外的一、二线城市布局、高端路线形成互补。公司目前的土地储备达1054万平方米,平均地价还不到700元/平方米。而本次募集资金的住宅投资项目均为中建地产开发项目,募集资金的到位无疑将大大加快中建地产的发展。
而公司国内建筑业务营业额占全国国有建筑企业完成产值的比例达到12%,完成施工面积约占全国国有建筑企业完成总量的27%。公司2008年新签订房屋建筑施工合同2466亿元、同比增长7%,预期今年房屋建筑施工收入增长18%,受益水泥、钢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毛利率将比2008年高。
定位高企仍有机构建仓
尽管基本面良好,但中国建筑上市首日的定位仍然超出了大部分市场分析师的预测范围,其上市首日的开盘价即达到6.70元,盘中更是一度冲高至7.96元,而此前分析师们对其上市定位普遍在5~6元之间。一位券商行业分析师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中国建筑2009年每股收益0.17元计算,其市盈率已经达到40倍之高,即便是以2010年的每股收益0.22元来测算,市盈率也超过了30倍,整体估值已经不低,后市即便还有上涨空间,也会相对有限。
不过,高企的估值并未减少机构投资者对其的兴趣。从上证所公布的成交信息来看,中国建筑上市首日,仅排名前5位的交易席位就有13.11亿元的机构资金大举买入该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机构对中国建筑上市定位的认可程度。而上证所周四公布的交易信息显示,在买入金额前五位席位中再度出现了机构投资者的身影,某机构专用席位以买入1.70亿元位列第二。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表示,近来市场人气的高涨使得新股上市的定位也水涨船高。尽管新股发行时市盈率其实已经基本和市场接轨,但上市后仍然能有不错的涨幅,而四川成渝的爆炒更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建筑的上市定位。虽然目前来看中国建筑的估值高企,但由于公司是中国建筑业唯一拥有房建、市政、公路三类特级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再加上其丰富的土地储备,发展潜力应该还是可以看好的,所以才会有机构大举买入;同时近来新基金特别是指数基金的大量发行也使得很多机构必须考虑是否对其进行配置,毕竟中国建筑总市值目前排名高居沪市第18位,因此有机构选择买入也在情理之中,预计该股后市仍有一定上涨空间。
也有基金业人士表示,中国建筑现在的定价是市场把它当地产股来定位了,但其建筑工程这部分业务显然不能享有如此高的定位,或许采用分部门定价加总的方法能够得出更为合理的估值。
[责任编辑:benl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