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期货行情期货市场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恐慌情绪蔓延 豆市再现“黑色星期一”
发布时间:2008-8-12 20:59:06
 
文章内容

国内、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仿佛坠入了一个“无底洞”,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内,暴跌成为大豆市场的常态。上周五,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大豆11月合约下跌58.75美分/蒲式耳,至1180.5美分/蒲式耳;受此影响,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类品种(大豆、豆粕、豆油)再现“黑色星期一”。

昨日,豆类开盘即大幅下跌,在空头抛盘打压下,这些品种多数合约期价以跌停报收。其中,黄大豆1号主力0901合约期价轻松跌破4000元/吨,收盘时报3895元/吨,下跌196元/吨;豆粕主力0901合约下跌156元/吨,至3176元/吨;豆油主力0901合约下跌390元/吨,至8578元/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投资者试图寻找支撑大豆价格的因素,可惜寻寻觅觅之后,获得的却是进一步的利空消息。

对于大豆而言,7~8月份是生长关键时间。天气的变化,往往会对大豆产量形成较大的影响。不过,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内,中国和美国的天气对于大豆生长非常有利,两国大豆的优良率远远高于往年。良好的天气状况令市场预期中美两国大豆产量将较上一年度大幅提高,从而改变紧张的大豆供求状况。

在天气上,投资者难以获得利多支持,于是市场将注意力放在需求方面。不过,国内庞大的豆油库存,以及相对较弱的豆粕需求,难以让看多的投资者获得足够的做多信心。

而在大豆进口成本上面,对于看多者而言,同样是不希望看到的。在过去一个多月内,随着原油价格下滑,铁矿石需求的减弱,国际航运费持续下跌,这使得中国大豆进口成本在美国大豆下跌的情况下出现了快速下滑。据黑龙江天琪期货统计,截至上周五,从美国到中国的大豆到港成本已经降至4500元/吨,而在一个月前,这个数字还高达5500元/吨。

在基本面疲软的情况下,资金面的变化无疑对大豆价格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随着大豆价格的下跌,在国际大豆市场中,指数基金和传统基金(CTA)不断减持净多头寸,截至8月5日,CTA仅持有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净多单8.5万手,较最高时减少了8万手;指数基金在该市场的净多单也降至14.9万手,最高时为20万手。

在无数次失望后,市场在等待美国农业部今日公布的8月份美国农作物工序报告,市场预计该报告可能不会大幅提高美国大豆产量,那么偏紧的库存状况可能会对价格形成短期的支撑。

[责任编辑:jbyao]


相关文章
  • ·全球股市重挫 “黑色星期一”沪指逼近千七
  • ·恐慌情绪缓解金价恐继续下跌
  • ·恐慌情绪蔓延 豆市再现“黑色星期一”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