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期货行情期货市场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直面金融危机完善期货市场监管体制
发布时间:2008-12-5 9:00:08
 
文章内容

    ——聚焦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

    编者按: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数位专家围绕金融危机、机构投资者与期货市场的关系等问题各抒胸臆,并对期货市场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本版特摘录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周正庆:加快期货立法

    原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周正庆认为,期货市场的全面快速发展,客观上需要更为完善的法治环境和法律保障,此次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金融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发展的深刻反思,这都有助于推进期货立法。他表示,我国期货市场运行平稳,没有出现重大的风险事件。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实施既推动了期货市场健康发展,也为期货法的制定积累了更多经验。立法应具有前瞻性和一定的弹性,既要为期货市场创新预留空间,又要充分防范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此外,还要有利于推进金融衍生品发现价格、套期保值。

    周正庆说,目前,风险在金融市场各子市场之间以及全球市场之间的传导更为快捷,范围更加广泛,这是次贷危机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立法上既要做好与《公司法》、《行政许可法》、《物权法》的衔接,也要做好与银行、保险、证券等法律的衔接,为统一协调监管打下基矗

    周道炯:衍生品要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金融委员会主席周道炯表示,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启示是,金融市场需要改革创新,金融衍生产品必须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切实防范风险。

    他分析,从微观层面看,金融衍生品满足了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从宏观层面看,金融衍生产品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风险,优化风险结构。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和发展本质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企业要从自身做起,对金融衍生品有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使衍生产品与企业的风险相匹配,同时严格统筹内部风险控制流程。此外,金融衍生产品不能过于复杂,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金融衍生品杠杆太高,远远脱离了基本面。

    刘鸿儒:力推期货场内衍生品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会会长刘鸿儒表示,要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继续推进期货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建设。他建议,借鉴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并考虑到我国新兴加转轨阶段的市场信用基础比较薄弱,要严格规范场外衍生品市场,大力推进期货场内衍生品。场内金融衍生品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效率,增加弹性,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增强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刘鸿儒认为,我国期货市场目前所处阶段相当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不是要不要发展金融衍生品的问题,而是要重点发展一些相对简单、集中监管的场内基础衍生品,如股指期货。他说,目前市场条件已经成熟,应该尽快推出股指期货,同时继续深化发展现有商品期货市场,积极探索国债期货的场内金融衍生品市常

    杨迈军:依托完善的监管体制“过冬”

    上期所总经理杨迈军表示,中国期货市场建立了基于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期货交易制度和市场组织形式,包括严格的保证金监管制度、持仓限制等,保证整个市场能够安然度过金融危机。

    他认为,目前我国已有比较完善的期货法律体系,证监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制度建设,包括保证金监控、投资者保障基金等保障机制。在这次应对风险过程中,保证金监控中心提供监管数据、监管信息,很好地发挥了监管效果。他说,“交易所对机构投资者的思路是服务、引导、监管,使其发挥合理作用。”

    赵争平:应研究机构参与制度

    郑商所总经理赵争平分析,期货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得益于这些年不断规范运行以及制度创新、品种创新,同时,也需要进一步考虑市场的制度和机制创新,其中一条就是研究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制度安排。他认为,从交易所角度来看,在合约设计和规则安排上要有利于机构参与,同时,对机构也要分类监管,区别对待单边持仓、套期持仓,还有套保持仓、投机持仓,提高机构投资者资金使用效率,考虑是否开机构投资者持仓限额等。

    刘兴强:期市应培育机构投资者

    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先生回顾,今年期货市场之所以能平稳度过,除了制度建设,还与期货市场紧贴实体经济的宗旨分不开。他介绍,虽然机构投资者不多,比重不到4%,但其交易量约占大商所的20%,持仓量约占50%,对市场平稳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这个市场就是不活跃的。在产业资本参与强度较大的情况下,机构参与的必要性就凸显出来。期货市场要贴近实体经济、贴近产业,使更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套期保值,因此,要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朱玉辰:股指期货提供“过冬”工具

    中金所总经理朱玉辰认为,机构投资者在数量上有了很大发展,但其没有很好地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仍和散户一样追涨杀跌,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避险机制。他介绍,目前在台湾股市中,基金前20名全是做股指期货,股指期货成为避险的好工具。有了股指期货这样的避险机制后,机构通过智能化设计、多元化的操作方式,才能显示出优势,才能和散户区别开,才能真正成熟。

    宋丽萍:最近将推出综合交易平台

    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认为,从发达国家来看,为了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信用风险,场外市场在组织方式上有集中统一的趋势。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体系的建设,除借鉴国际经验外,更应该充分考虑中国资本市场场内市场经验丰富、技术设施基础良好,以及市场主体、司法环境有待成熟等特点。“场内优先发展、场外集中统一”,应成为我国建设金融衍生品市场体系的基本思路。

    宋丽萍透露,为投资者提供完整的金融产品链,打造现货和衍生品一体化的金融超市,将是深交所的中长期目标。深交所一直在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交易平台,最近将推出适合机构投资者特点的综合交易平台。综合交易平台将以场内交易的形式实现与场外市场的对接,构建一体化的监管体系。

    张育军:正确解读金融危机

    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表示,要正确看待经济与金融的关系,目前全球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使命,如果误读危机,就会导致结论偏差。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可能是经济危机在先,而不是防止金融危机扩散为经济危机。张育军认为,要正确解读危机,才能真正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金融改革,才能有利于金融机构、期货市场的发展。分析金融危机时要观察实体经济的矛盾和冲突,正确对待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只有这样,全球经济、中国经济才能健康发展。(肖林秀庄少文)


相关文章
  • ·直面金融危机完善期货市场监管体制
  •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基本建立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