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期货行情期货市场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万丰奥威期铝浮亏小秘密:
发布时间:2008-12-5 9:00:04
 
文章内容

    万丰奥威还没公布外汇投资损益

    □本报记者孙中元

    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暴跌引起的套期保值业务亏损还在蔓延。

    继国航、东航、上航、江西铜业等主板公司在套保业务上爆出亏损后,从中小板也传来万丰奥威炒铝锭期货亏损的消息,而其期货品种也是套期保值。

    以1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结算价测算,截至11月30日,万丰奥威已经平仓的铝锭期货合约共250手,产生亏损599.21万元;对尚末交割的合约,万丰奥威持仓浮亏259.29万元。

    由于上海铝锭期货的持续下跌,万丰奥威的尚在仓的铝锭期货浮亏也在不断增加。

    董事会当初并不同意做期货

    昨天,万丰奥威董秘吴延坤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此次的期货合约是在10月签订的,此前公司也一直在国内市场做铝锭期货,但一直没有超过总用量的20%。今年由于期货市场铝锭价格大跌,公司才遭受这些损失。但此次亏损并不一定影响公司以后做铝锭期货套保的额度。

    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万丰奥威当初做铝锭期货的细节:主要是因为公司经营层出于锁定成本,从而完成经营指标就可以交差,但铝锭价格下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他们是不会考虑的;相反公司董事会的独立董事却认为做期货不如不做。

    “但经营层怕万一铝的价格涨上来,自己的经营指标完不成怎么办,所以他们坚持还是要做。”这位内部人士无奈说道,所以董事会只授予了最高2000万的保证金额度,远低于公司每年需要4万吨铝的用量。

    万丰奥威公告显示,今年该公司共分批买入交割期为2008年10月-2009年1月的期铝375手,计1875吨,相当于该期间公司正常生产用铝量的18%,保证金投资总额为1200万元。

    铝锭价格下跌促使浮亏新增

    截至11月30日,万丰奥威已经平仓的铝锭期货合约共250手,产生亏损599.21万元;其中2008年10月100手,产生亏损280.77万元;11月150手,产生亏损318.44万元。

    目前万丰奥威仍持有交割期为2008年12月的铝锭期货合约65手,交割期为2009年1月的铝锭期货合约60手。

    万丰奥威认为,如果未来铝锭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公司的铝锭采购成本将得以降低,鉴于公司铝锭未套期保值部分以市价采购,因此,公司铝锭现货采购成本的节省部分将远远大于套期保值合约带来的损失。

    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认为,从公开的信息来看,目前万丰奥威从事的只是简单的套期保值业务,与中国国航东方航空等公司复杂的套保合约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其在套保业务中的亏损可以由现货交易得到弥补,产生巨额亏损的可能性很校

    9月以来,上海铝锭期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平均价格从8月的18084元/吨下跌到11月的13432元/吨,到12月1日已经达到12475元/吨的低点。期货市场价格下跌使得买入套期保值业务出现亏损在所难免。

    长江证券研究所分析员介绍,10月和11月平仓的损失已经对公司四季度业绩产生影响。按总股本2.84亿计算则上述已产生亏损影响四季度EPS为0.02元。经初步测算,12月前两天,未平仓合约已经新增浮动亏损29.80万元。

    这位分析师同时提出,套期保值业务需要与生产销售合同结合进行,根据合同价格确定的比例来确定套期保值的比例,这样可以有效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远期外汇合约是否有损失?

    除了进行铝锭期货套期保值外,万丰奥威还通过远期外汇合约,综合结汇、浮动结汇的方式,降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但这方面的损益万丰奥威并没有做披露。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铝合金轮毂制造企业之一,万丰奥威的出口业务占比近60%,主要客户有Ultra.Panther.Topy;国内主要配套客户有海南马自达、神龙汽车、北京汽车、郑州日产。

    但业内人士指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汽车产销总体仅与去年保持持平,与上半年的高速增长大相径庭,而明年形势也不容乐观。同时国际市场的快速下跌也给公司高达60%以上的出口业务带来了较大压力。三季度万丰奥威净利润出现了62.81%的负增长。销售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也持续下滑。

    董秘吴延坤对记者表示不知道这一轮行业低潮何时才会过去,因为目前只有日本市场还好,欧美市场仍然十分低迷,这也使出口业务占比很大的万丰奥威前途十分渺茫。


相关文章
  • ·万丰奥威期铝浮亏小秘密:
  • ·万丰奥威:套期保值业务出现亏损
  • ·万丰奥威:等待行业洗牌后的机会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