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期货李永民
随着美国次级债危机向全世界扩散和由借贷市场向其他产业领域的转移,工业品应声回落,大幅下挫,而农产品在此轮大幅下跌行情中表现了较强的抗跌性。
农产品中以大豆为例,尽管在2008年3月CBOT从1549.2美分大幅回落,但从4月份开始再度大涨,不断刷新3月初创造的高点,7月2日CBOT大豆指数创下1641.1美分的纪录。尽管CBOT大豆最终受世界经济增速放慢影响从7月初开始大幅回落,但在10月16日创下低点838.6美分后暂时止跌,截至目前为止,CBOT大豆指数和7月初相比跌幅只有48.9%。
同期,国内大豆指数由4月初的最低点4195元上涨到7月3日的5326元,在世界经济普遍看淡的大环境下,涨幅高达27%左右。尽管从7月初开始,国内大豆价格也大幅回落,截至10月16日最低点3034元为止,国内大豆指数最大跌幅43%。
但工业品表现就明显疲弱。LME从2008年3月19日最低点7945美元开始至7月最高点8940美元,LME期间最大涨幅只有12.5%,远远低于CBOT和大连大豆期间上涨的幅度。而从7月初开始下跌至10月27日创造最低点3600美元为止,期间最大跌幅59.7%。
沪铜表现也非常疲软,从7月份开始,沪铜大幅下挫,从7月最高点至11月7日创造的最低点29561元为止,沪铜最大跌幅54.4%,和3月初的高点相比,沪铜最大跌幅达58%。
在国际经济增速下跌这个共同因素的影响下,是什么原因导致农产品表现强于工业品呢?
从供应方面看,工业品供应具有较强的刚性,一旦工业品投产,除非出现特别的因素影响,工业生产一般情况下会保持连续性。而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农民往往在一个种植季节的初期会根据相关政策调整生产结构,导致农产品供应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农产品的工业压力容易释放,而工业品的供应压力不容易释放。
从需求角度讲,工业品的需求最终都要转化为最终消费品,而最终消费品受消费者收入、商品价格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了一定的需求价格弹性;而农产品一部分用于居民最终消费,一部分用作工业原材料,这些部分都表现了较强的消费刚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工业品供应压力大于农产品,而需求方面农产品比工业品具有较强的刚性,因此,在上涨过程中,工业品的现货压力要普遍大于农产品的现货压力。
由于工业品和农产品供求方面的差异,导致农产品在下跌过程中往往具有较强的刚性。也正因为这个特点,决定农产品期货价格会比工业品期货价格较早企稳,甚至止跌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