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深圳市政府会议通过《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将私募证券基金纳入政策支持范围。鲁力摄
私募基金最看重的是税收优惠政策。鲁力摄
6月30日,深圳市政府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中,首次提出“要将私募证券基金纳入政策支持的范围”。盼望了多年,这一政策令在深圳私募界闯荡多年的深圳金融顾问协会秘书长李春瑜感慨万千。
目前,深圳虽然是全国最大的私募基金管理中心,却一直没有任何关于私募基金的政策支持,正在被上海、天津所赶超。此规定出台,不仅代表深圳私募基金终于有了支持政策,更预示着其身份地位得到官方承认。
在日前深圳举办的中国证券投资高峰论坛“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专场”中,私募大佬们更达成共识,随着私募证券基金迎来对冲操作的新时代,行业更面临爆炸式发展,完善管理体制和提高透明度更成为当务之急。
“无名份”加剧私募乱象
“我投的那家私募股权基金,当时说旗下肯定会有几家公司登上创业板的,结果到现在还没有音信。”在深圳金融机构从业的钱先生对记者讲述自己参与的一个股权投资经历。
在去年该私募基金集资的时候,钱先生发现基金公司提供的投资计划书上有几个很好的项目,要么属于新材料新技术项目,要么是行业龙头,且当时已经在酝酿上创业板,在当时创业板高发行价的辉煌历史下,“钱景”十分诱人。
然而时隔将近一年,去年没上成的,到今年仍然上不成。钱先生的几百万仍然套在那里。“现在心里一点底都没有。等上市后股票一解禁,我马上退出。”
类似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深圳不少。除了投资企业股权的私募股权基金,私募基金还包括私募证券基金,参与股票等证券类的投资。由于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制度相对宽松,导致在资金管理、操盘、交易等环节的约束只能是“君子之盟”。目前不少基金的投资策略界定不清晰、净值披露的日期不守时,激起不少投资者的抗议。由于缺乏监管,一部分人更是将股市上“追涨杀跌”、“内幕交易”等证券市场上不稳定的现象归咎于它。
“私募基金之所以很难真正公开化,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法律上的明确界定和保障,另一方面,监管者监管不到的状态也为他们享受。”业内人士分析,我国始终没有明确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没有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从而阻碍了私募基金的有序发展。
6月30日,在市政府的第五届四次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的《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其中,首次提出“要将私募证券基金纳入政策支持的范围”。
据了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国人大财经委及政府有关部门便开始对《基金法》的修订展开了调研。而经过近半年的讨论和反复辩论,也最终达成了一个共识,这次修订的主要任务是把私募基金纳入到《基金法》中,将从国家层面给私募基金一个“名分”。
无论是特区的立法,还是中央层面的立法,都显示出一个趋势:只有规范管理的私募基金,才能被接纳。
日前在深圳举办的中国证券投资高峰论坛上,专门开设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专场”。深圳市南方汇金的徐伟、柏坊资产管理公司的龙小波、深圳市金中和投资管理公司曾军等不少私募大佬在论坛中达成共识,随着私募证券基金迎来对冲操作的新时代,行业更面临爆炸式发展,完善管理体制和提高透明度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