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迎来第三个跌停板。
这一天,期货市场两大交易所均对部分合约实行强行平仓。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天然橡胶Ru0811、Ru0901合约在该日停止交易。10月9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另外两个橡胶合约RU0903、RU0905,金属铜合约CU0810、CU0907暂停交易。
“第一次遇见暴跌成这样的。”某北京期货公司的一位中层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据他所知,各个持有多单较多的期货公司都在进行强平或追加保证金。“我们的客户也有一些不听劝的,没办法只好强平。毕竟公司是不能出风险的,这是证监会规定的。”
大连商品交易所方面表示,由于10月8日收市时有5个合约封在跌停板上,按照交易规则,当日收市后大商所对大豆系列62714手合约进行了强制减仓,其中,豆一901合约强减5456手,905合约强减26444手;豆粕901强减20868手,905强减7580手;豆油905强减1096手。大致估算,多头被动割肉资金约1.6亿元。加上天然橡胶期货和其他主动割肉盘,估计国庆长假之后的几天约有8亿元的多头资金灰飞烟灭。
整体而言,连续三天跌停的品种给国内期货市场多头所造成的账面损失已超过100亿元。
历史性暴跌 多头噩梦
十一长假之后的期货市场,对国内的多头来说无疑是个噩梦。国内休市期间,海外的期货市场各大品种在金融危机面前继续深度下跌,多个品种创下单周最大跌幅。其中,CBOT大豆期价从1164美分/蒲式耳跌至922美分/蒲式耳,跌幅达20.7%;CBOT豆油期价从47.9美分/磅跌至40美分/磅,跌幅达16.5%。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2313林吉特/吨跌至1820林吉特/吨,跌幅21.3%。
受此影响,周一开盘期货市场除黄金外的18个品种几乎全线被封在跌停板上。周二,毫无抵抗之力的多头眼睁睁地看着期铜、天胶、大豆1号、大豆2号、豆油、豆粕、棕榈油等七个品种再次封于跌停。周三,期铜、天胶、大豆、豆油、豆粕部分合约连续第三天跌停,按照大商所规定,此时将对这些合约进行强平。
“三个跌停下来,多头的保证金基本全赔掉,据我所知某些期货公司还有爆仓、穿仓的情况发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场人士介绍。“你看持仓表上多头持仓排名靠前的公司,他们都在忙着强行平仓。”
作为江铜集团的子公司,金瑞期货的持仓一直位于期铜多头排行榜首位,其北京营业部的负责人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北京营业部情况较为平稳,不过总部“情况相对严重点”。
他随即解释,自己公司的多单以保值商为主,资金较为充裕,因此大多是追加了保证金,“大约一成客户被强平。”数据也显示,金瑞期货在期铜合约上的多头持仓减少一共只有几百手。
记者随机采访的几家公司里客户经理均表示,强平事件的确在自己公司发生,但截至记者发稿之时,这种恐慌性的平仓据称都已得到控制。
不死心的多头
10月8日早盘,几个跌停品种曾一度打开,在这期间,不少多头趁机主动撤兵。而晚些时分,随着交易所实施的强平政策,改天成为资金撤离最多的一天。仅在大豆上当天减仓就达78700手,豆粕减仓71612手,期铜减少16518手。
粗略估算,仅这三个品种,撤走合约价值高达88.57亿元,按10%保证金计算,撤走资金也有8.857亿元。
留下来的代价更大。以期铜为例,截至10月8日,期铜三天已跌去8000元/吨,而当日收盘仍有188710手持仓,多头为94145手,据此计算,三日之内期铜多头已亏掉37.658亿元账面价值,而粗略估算,豆类亏损的账面财富也超过60亿元,天然橡胶超过10亿元。连续三天跌停的品种给多头造成的账面损失已超过100亿元。
但大部分的多头还是选择了留守,甚至卷土重来。10月9日,下跌的行情出现分化,跌停之势暂止。这一天,资金开始有选择地重回期货市场,尤其在豆类商品上。当天,大豆增仓83346手,豆粕增37934手,基本补回之前减仓的资金。不过期铜和橡胶熊市已定,资金不仅没有回归,反而继续减仓。
“这说明,投资者在农产品上还有分歧,但对橡胶和期铜的下跌趋势基本已经确认。”前述市场人士评价。
[责任编辑:gavin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