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奥运概念”理财产品,是指挂钩产品收益与奥运直接相关,或以奥运赞助商、合作伙伴为挂钩标的的产品。
交通银行(601328)于2007年1月推出一款奥运概念产品——得利宝“欢橙”系列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昨日到期。该产品与一篮子“奥运赞助商”股票挂钩,挂钩的三只港股为中国移动、中国国航和人保财险,以人民币和美元双币发行,投资期限最长18个月。去年7月30日,该行公布第一次观察期收益,人民币产品4.136364%,美元产品10.82975%。目前,美元产品因达到提前终止要求,已提前终止。
可查的资料显示,去年和前年是各大银行理财产品大打“奥运牌”的密集期。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8月中旬,光大银行发行了“同升12号”股票联结型理财产品,挂钩李宁、维达纸业、百丽、青岛啤酒、蒙牛乳业、康师傅和汇源果汁等8只港股,该产品8月15日到期。截至7月15日,该产品的美元收益约为9%,人民币收益约为7%。
作为奥运合作伙伴的中国银行(601988)也发行了多款奥运理财产品。2006年10月,中行推出的首款美元“挂钩奥运”产品“汇聚宝0610A”,挂钩中石化、中国移动和中国人保3只港股,该款产品在今年1月31日到期时,客户拿到了8.75%的最大收益,折合年收益率为7%。而在距离奥运会还有100天的4月30日,中行发行的“奥运100天”系列理财产品,为固定收益类保本型理财产品,其中澳元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达8.88%,备受市场追捧。
“小胜”主功非“奥运牌”
上述理财产品虽然多数依旧没有跑赢CPI,不过,与今年年初多款挂钩境外股票的产品出现“零收益”和“负收益”不同,这些大打“奥运牌”的理财产品,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显然不小。
对此,香港注册金融师赵志敏指出,“上述奥运概念理财产品多属于结构型产品,它们之所以能够在A股大跌之时‘称牛’,主要还是因为介入的时机比较好,而‘奥运概念’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光大银行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张旭阳的看法则是,去年,光大银行在发行“同升十二号”时,虽然以奥运概念为宣传卖点,但在设计产品时,该行其实看重的是消费品概念。张旭阳称,当时担心市场出现不确定的风险,而食品和耐用消费品是良好的防御品种,因此产品的挂钩股票都锁定在这些品种上。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中心副主任袁增霆则认为,概念是为题材炒作而生,具有很强的投机性,概念往往是短期热点,适合波段操作,而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均在半年以上,建议普通投资者不要跟风。
“后奥运时代”风险加剧
不少机构在研究了各国举办奥运的经验之后,大胆预言奥运板块将成为2008年最牛的板块之一。
不过,赵志敏昨天告诉早报记者:“基于目前A股的现状,预计奥运会后市场也并不被看好。事实上,炒作本身就带有预期性,现在的炒作已经到了‘后奥运’了,因而这类概念炒作的风险正在不断加剧,投资者还是慎重些为好。”
袁增霆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其指出,一些股票因奥运概念在短期内被大肆炒高,但其基本面并不见佳。银行和投资者不能只凭概念设计选择理财产品,而应该关注投资标的质量。
[责任编辑:divo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