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投资的分散与集中
发布时间:2007-9-24 0:10:26
 
文章内容
投资中信息来源太多未必是件好事。一位投资圈内朋友,因为认识一些做投资的业内人士,因此常常听闻各类消息,从绩优股到重组股,他都参与。今年的牛市行情,笔者以为这位朋友赚得不少,谁知有天问起,朋友竟然一脸无奈,他炒股的收益率竟然连落后大盘十几个点。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失败的。与他相反,笔者认识的另一位做新闻的朋友则把资金全部买进某两只开放式基金,上半年,这两只基金投资收益都超过70%。

  细究其中原因,前者的投资失败正是在于面对满天乱飞的消息,没有能够很好地辨别分析,从而导致盲目买进几乎每一个他自己主观判断存在机会的股票。虽然也有运气好的赚钱股票,但也常常“踩地雷”。最关键的一点,他的投资过于分散。据他讲,最多时他的股票组合只数达到10只以上,有时戏言他简直可以去做基金经理了。不过基金经理好做,要做一个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天分。

  在投资的分散与集中的问题上,一直以来都是见仁见智。分散投资,那是对资金规模庞大的公募基金来说的。如果自己要投资股票,要想获得更高收益,投资应适当集中化。当然,集中化的前提是,要对投资标的有一定的把握,确定它基本是一只“结实的篮子”。否则,一般的投资者如果不是对股票十分了解,还是像笔者那位做新闻的朋友一样,索性什么都不管把钱交给专业的基金去打理,既省心收益还不赖。

  其实,类似这样集中投资的做法在一些小型的私募基金也很惯用。笔者认识的某位私募基金投资总监透露,他们目前的投资组合不超过3只,甚至有时某一个股票的投入就占整个仓位的四分之三强。据了解,很多资金规模在5000万以下的小型私募基金都是如此。因为私募基金投资限制上没有公募基金那么严格,不会设定对单只股票投资上限。

  据了解,很多自己做股票做得比较好的人,基本都是遵循这个模式。只买两三只自己能够“看得透、跟得住”的股票。就是说,买的时候要很清楚为什么买,买的理由是什么,买完之后还要能够及时获知该股票最新动态信息。听起来,给自己做一把“投资经理”也的确是个累活儿,既要不时打探消息,甚至要自己钻研一些研究报告,心理承受能力差点的可能心电图走得也像“K线图”,一会儿涨停一会儿跌停。吃力未必就有好回报,反而常常要遭受投资失败“打碎了牙和血吞”的惨痛遭遇。既然如此,还不如买基金回家睡着大觉等它涨来得轻松些

相关文章
  • ·投资的分散与集中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