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股指期货“大提速”最少15万“炒一手”
发布时间:2010-1-21 19:07:27
 
文章内容

  取消熔断机制,持仓限额大幅下调,提高保证金下限,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金所)“重塑”股指期货交易规则,为股指期货的正式推出悄然加速。

  1月19日,中金所就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修订稿和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修订的内容包括14项。”中金所有关负责人介绍,主要包括取消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中的熔断机制,增加季月合约上市首日涨跌停板幅度为挂牌基准价的正负20%,持仓限额标准由600手降为100手,将套期保值的申请和审批单位由分合约审批改为按照品种审批等。

  据悉,中金所此次征求意见的范围包括中金所的《交易规则》及《交易细则》、《结算细则》、《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等8项实施细则的修订稿和《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征求意见距离《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出台不到一周时间。

  期货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征求意见范围之广,行动之迅速可以看出股指期货上市准备在加速,上市时间要提前,以3个月准备期计算,最晚4月底股指期货就可以出炉了。

  而一家期货公司高管向媒体透露,两会闭幕就会立马推股指期货,股指期货最早在3月15日到4月初这段时间就可正式挂牌交易。

  最低交易保证金提高

  在中金所征求意见稿中,最受关注要属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了。

  本报记者发现,股指期货最低交易保证金的收取标准由10%提高至12%,这意味着炒一手股指期货的成本有所上升。昨日,沪深300股指收于3507.482点,以每点300元计算,一手股指期货需要3507.482×300×12%=126269.352元。但业内人士表示,12%并非投资者最终的保证金收取标准。期货公司将在此基础上加征2到5个百分点。由此计算,买卖单个合约至少需要15万-20万元左右资金。

  一位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参与者周先生向记者表示:“最低交易保证金的提高会使资金使用率有所下降。不过,还是可以接受的。”

  海通期货研究所金融工程部经理郭梁则提醒股指期货参与者:“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时间为上午9∶15至11∶30,下午13∶00至15∶15,这与股票现货市场交易时间不同,投资者一是要关注开收盘时间的差异。”此外,郭梁指出,股指期货合约设有到期日,为合约到期月份的第三个周五,所以投资者不能像股票现货一样一直持有股指期货。

  熔断机制取消

  对于中金所一系列细则的修订,周先生对取消仿真交易中的熔断机制拍手叫好。他说:“熔断机制真没有必要,而且很容易出技术故障。”

  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熔断机制是指对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根据中金所相关交易规则,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熔断价格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6%,当市场价格触及6%,并持续5分钟,熔断机制启动。熔断机制启动后的连续5分钟内,该合约买卖申报在熔断价格区间内继续撮合成交。5分钟后,熔断机制终止,涨跌停幅度生效。

  国金期货总经理助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讲师江明德指出:“股票现货和股指期货涨跌停板幅度为10%远大于商品期货5%左右的水平,因此,取消熔断机制应该对市场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中金所负责人表示,取消熔断制度只是优化股指期货相关基础性制度的一部分,交易所还完善了交易编码制度,以适应客户资产分户管理和投机、套利和套保等不同交易目的的需求;简化了套期保值申请程序,将套期保值的申请和审批由分合约申请和审批改为按照品种申请和审批,提高套期保值效率等。

  江明德指出,在修订过的细则中,中金所把风险控制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如将持仓限额标准由600手降为100手;强化大户报告监管要求,规定从事自营业务的交易会员或者客户不同客户号的持仓及客户在不同会员处的持仓合并计算;修订强制减仓执行条件等。

(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cindyzheng]


相关文章
  • ·股指期货“大提速”最少15万“炒一手”
  • ·[图文]股指期货规则全解析 “十大看点”值得关注
  • ·股指期货上市脚步临近 三大谜团待解
  • ·股指期货与权证区别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 ·股指期货时代的炒股之道:借助概念趁机而入
  • ·缺乏风控能力等四种股民不适合参与股指期货
  • ·[图文]股指期货加速推出 市场主力如何博弈?
  • ·[图文]参与股指期货门槛设定 投资者需“三有”
  • ·体验股指期货仿真交易:赚钱容易风险更大
  • ·传证监会酝酿提前至“两会”后推股指期货
  • ·不足3%股民能过股指期货50万元资金门槛
  • ·股指期货开户考察诚信:房贷不还 不能开户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