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自购风”又起 基金缘何竞相跳入自购泥潭
发布时间:2009-6-16 16:17:58
 
文章内容

又一波“自购风”似乎又在基金公司内刮起

6月10日,汇添富基金用公司固有资金申购旗下5只基金,单日累计申购金额达5000万元。这也意味着,在2009年上半年,汇添富基金公司的自购金额已经超过了80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公司自购往往处于市场高点,这是否会将他们拖入泥潭呢

动用资金申购自家基金

据记者了解到,汇添富的自购并不是个案。根据东方基金公司昨日发布的公告称,该基金决定用固有资金于2009年6月12日认购东方核心动力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1000万元。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大成基金和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分别在5月11日和5月13日投入1亿元和1000万元购入各自旗下股票型基金。

2009年至今自购手笔最大的当属易方达基金,该公司在10天内申购易方达5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两亿元。“基金公司申购旗下单只基金产品达到两亿元之多,这个数字在业内实属罕见。”好买基金研究员曾令华向记者表示

据统计,今年已有13家基金公司动用公司的固有资金申购了自家基金。今年以来,基金公司自购基金总额达到6.96亿元。

基金为何喜欢自产自销

一位在银行参与基金销售的资深客户经理向记者表示,“大多数基金自购的金额其实并不大,很大程度更是一种营销的考虑。这样的自购,即使出现在市场高点,对基金公司的影响也不算太大。但从销售来说,有自购行为的基金明显更能让普通基民接受”。

德胜基金研究中心江赛春认为,“基金公司具体选择哪只基金自购,有多方面的考虑,不一定完全出于对投资收益能力的预期。”毕竟作为基金而言,赚钱的根本是获得更多的基金份额进而获得更多的管理费,自有资金投资获利并不是基金获利的主要来源。

仅仅从现在的账面上看,今年自购旗下基金的基金公司大多还在盈利。

以5月11日花了1亿元购入旗下基金的大成基金来计算,据粗略统计,截至6月11日,大成基金的账面盈利已经超过了400万元。无独有偶,上投摩根投入的1000万元也在短短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赚到了30多万元。

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股市稳步上升的背景下,在估值水平已经高企、泡沫越吹越大的时候,这些盈利还能继续增长么?

就在前一天,证监会发布《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并表示新股发行将很快重启。“如果新股发行,保险公司肯定是要参与的,因为打新股的收益总是比股票投资来得更加稳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保险机构向记者表示,“坦白说,保险资金相对大多数基金建仓更早,大多数投资经理更愿意部分套现,落袋为安。”

高点自购或种下恶果

事实上,机构自购亏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南方、华夏、华宝兴业,这些基金业界内名气响当当的公司都曾经吞下自购的苦果。从6000点跌到1600点,一轮波澜壮阔的熊市下,有多家基金公司的自购资金缩水了一半甚至更多。

最近刚开始准备自购的汇添富基金和东方基金则更让人担心它们的前景。也许1月份自购的易方达依旧能保持盈利,5月份的大成也能全身而退,但不管市场调整与否,至少有一个现实大家都不能否认:现在自购,也许已经晚了,因为现在市场已在一个相对的高点。

更为滑稽的是,这些自购股票型基金的公司有一部分是抛掉旗下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转投股票型的。大成申购偏股型基金资金主要就是来自其赎回债基的部分。一旦IPO开闸,这些参与打新股的固定收益品种反倒有可能获得比之前更好的收益。

虽然说,基金公司自购亏的并不是基民的血汗钱,但是大多数基民仍然会忍不住要问:为啥基金自购股票型基金会买在相对高点?

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马永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大盘从6000点跌到1600点,自购资金的减少意味着大多数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自有资金也在减少,“在趋势没有确定之前,他们是不敢贸贸然自购的。”

一位中资背景的基金大区销售经理的一句话更是道出真谛,“在底部附近,股票型基金发行并不多,基金公司自购能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令华表示,对投资者来说,基金公司自购举动对投资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也不能把基金公司自购当作简单的投资参考,即使他们真的看好后市。但问题是,基金公司的判断也不是绝对正确。从去年开始,基金公司自购均以亏损而告终。基金公司在市场高点自购,我们只能感叹:基金也有不理性的时候。

[责任编辑:gavinyan]


相关文章
  • ·“自购风”又起 基金缘何竞相跳入自购泥潭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