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目前经济属于衰退阶段,导致违约率上升,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就会上升。另一方面,目前很多放贷受到政府的压力,在很短时间内作出大额贷款的决策也会导致贷款质量下降,所以,这些因素肯定会导致不良资产、不良贷款率上升
日前,奥纬咨询连续第十二年发布了《全球金融业景况与预测年度报告》,对目前金融市场现状、存在问题、未来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此,记者昨日专访了奥纬咨询中国区总裁贺德华,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入了解。
全球银行业格局或改变
记者:奥纬年度CEO调查结果显示,业界领袖预测行业长期稳定的年均市值增速几乎下降了40%,从12%以上降至7.5%,通过夺取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实现增长将成为金融机构的中期选择。这是否意味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金融领域将会发生越来越多的并购?
贺德华:我们认为,金融业并购活动会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危机还没有过去,还会有银行出现问题。这些银行出现问题不是因为前一阶段流动性的问题,而是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就目前而言,在世界范围对金融机构的估值都比较低,如果你没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或者是冲击比较小的话,自然会寻找并购的对象。
同时,从结构上的影响来看,现在国家持有部分银行股份,而在金融业重组过程中,这部分股份会起到更加主动的作用。
记者:自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大型银行都在剥离旗下资产,而亚太等地的银行则在趁机收购这些资产,这会对全球金融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贺德华:银行业的市场份额肯定会发生变化,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亚洲金融机构在全球金融市场会占据更大的份额。
从总体来看,大银行数量会减少。在金融危机发展过程中,美国、欧洲综合型的银行生存下来并且胜出,他们吞并很多的小银行,会形成一个新格局。由于大型银行机构数量比较少,相对竞争也比较少。
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于银行规模等方面,监管部门会提出限制要求,比如银行杠杆率的限制、流动性的要求限制。对于综合型的银行来说,每项业务也会有具体规模上的限制。
中国银行业存在潜在风险
记者: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银行业受到的影响比较小,您如何看待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和未来?
贺德华:在第一阶段的次贷危机和第二阶段的流动性危机中,中国银行业受到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在第三阶段的金融危机中,中国银行业能否安然度过则很难说。在目前金融危机阶段,中国很多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受到影响,这种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本身的反应要收缩放贷,但是中国的银行做不到这一点,相反受到政府的要求扩大放贷。
记者:在目前中国银行业大规模放贷的情况下,将来是否会有很多不良资产出现?
贺德华:不良资产或者不良贷款率会上升,这是肯定的,因为贷款的规模扩大,导致不良资产、不良贷款数量也会上升。一方面,目前经济属于衰退阶段,导致违约率上升,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就会上升。另一方面,目前很多放贷受到政府的压力,在很短时间内作出大额贷款的决策也会导致贷款质量下降,所以,这些因素肯定会导致不良资产、不良贷款率上升。
就目前而言,中国银行业的现金比较充裕,而且政府推动经济刺激计划,银行也在其中起到顺势作用。
记者:那么,中国银行业该如何防范潜在风险呢?
贺德华:银行界很多人会认为,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好的、有利的,我们也具备了风险管理的能力,就不会有大问题,其实这才是问题所在。
接下来,中国银行业要投入到风险管理的建设工作中,使中国的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达到国际水平。就目前而言,中国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差距,所以,还要强调监管的实施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gavin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