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基金在中国房地产投资中栽了一个大跟头。25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房地产投资世界2009峰会一场主题为“亚太和中国国内房地产基金”的论坛上,外资投资基金高管们纷纷首次承认,过去两年在中国的投资几乎全都陷入亏损。
过去两年全线亏损
2007年9月,英国地产基金高富诺宣布完成对上海“翠湖天地”6、7号楼的收购,耗资5.4亿元左右,折合每平方米成交价6万元。一年多之后,在世界金融风暴冲击下,豪宅价格回调程度大大出乎这家英国投资商的预期。
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底翠湖天地价格普降20%左右,其中二期御苑成交价最低一单仅为4.8万元/平方米,同时一期雅苑均价下跌至4.2万元/平方米。
面对投资缩水的问题,高富诺集团董事总经理JohnSo没有正面回答。但他表示,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改变,对于外资基金来说,已经开始承担比预期更大的风险。
私募基金ColonyCapitalAsia董事总经理刘彦燊更加直白地表示,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凡是在中国投资地产的基金,无论是黑石、凯雷,还是大摩等,目前都面临着亏损。
狼狈的外资基金
从2008年年中开始,大摩几乎将手头所有物业放出寻找买家。如今近一年时间过去,上海物业至今毫无战绩传出,而去年在香港成交的一单则是一桩赔本买卖。2008年年底,大摩以6.9亿港元的价格出售香港星展银行大厦,相比半年前的报价缩水三成。仅比2006年3月买入时高出5000万港元。扣除税收、贷款利息、中介费用以及汇率的波动等成本因素,该笔投资亏损可能性非常高。
紧跟大摩,花旗、雷曼兄弟、美林证券等金融巨头名下房地产基金纷纷将手头物业抛向市场。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李晶表示,对于抛售物业的这些地产基金来说,自身的困难程度可能更加高过其对于目前市场的判断准则。
中资开始打扫战场
现在,打扫战场的成了中国人。3月19日,陆家嘴集团名下两家公司联合以17.6亿(约2.5亿美元)将浦项商务广场全部股权收入囊中。最终成交价格相比该大楼最初报价4亿美元折价近40%。刘彦燊指出,陆家嘴这笔交易的投资年收益可以达到17%,这是任何一个外资公司在中国收购产品时无法想象的。
上海财经大学的房地产经济学家印堃华有一个很上海化的比喻,老外因为资金困难将手头资产抛售,上海人无疑得到了一个“捡皮夹子”的机会。还有人对“捡皮夹子”蠢蠢欲动。SOHO中国主席潘石屹不久前称,未来数月将大举收购北京及上海的商业物业。“尽管目前未必是市场的最低点,但却是入市的好时机。”公司首席执行官张欣表示,急于出售的物业主要来自海外基金以及部分国内开发商。 据《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gavin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