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深跌产品全球版图:理财入“冰河”
发布时间:2009-3-17 11:39:26
 
文章内容

  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取得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佼佼者自然引人注目(理财周报曾做过最高收益TOP30统计),但我们也必须将目光转向那些收益失败的产品,重新审视过去一年的投资误区。

  那些深度亏损的产品更需要被加以警示,无论是发行该产品的商业银行还是投资者在2009年重新把关理财产品。

  港股成重灾区

  “港股直通车”的未通行,并没有影响投资港股的热情。

  首先,QDII的开放辟出了一条路径。中外资商业银行一夜之间推出了数款投向港股的QDII,且大多是股票型基金。

  其次,一些结构性理财产品也为间接投资港股带来另一种选择。这类产品中尤其偏爱H股。

  但是,港股的热情只燃烧了一个夏天。2007年夏天过后,港股便遭遇震荡。一大批结构性产品因此录得零收益,也闹起纷纷扬扬的“F2零收益”事件。到如今,“F2零收益”也许可以轻松一点,因为QDII的腰斩更让人承受不起。如中信银行的“赢在香江”系列QDII产品早已是“输在香江”,低于4毛净值的不止一款。

  FOF失意在A股

  与港股相比,A股市场相关的理财产品跌幅最深的算FOF产品,这被称为“基金中的基金”一样无法抵御A股下跌的风险。

  理论上,FOF的投资顾问可以从市场上精心挑选基金,且对不同类型基金可以灵活配置。但令人遗憾的是,净值在6毛以下的仍然有12款。

  这也给产品设计人员留下思考:如何引入良好的风控机制。国际知名金融分析研究机构Bankrate理财产品分析师赵瑞昆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金融危机是许多理财产品运作失利的主要原因,即急剧增大的系统性风险。但产品本身设计也有缺陷,大部分产品流动性差,在市场波动剧烈的市况下没有设定赎回机制,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止损。”

  商品市场留给澳元的痛

  2008年,留给理财市场最惨痛的两笔,除了QDII,还有澳元。

  那时,罗杰斯在宣扬着十年商品牛市、高盛高唱石油过200美元、各路经济学家表示农产品将大涨。所有企业在为原材料上涨而痛苦,必和必拓与钢企谈判姿态越来越高,大家发现拥有大量资源的商品货币也在节节攀升,最典型便是澳元。假以时日,投资澳元理财产品,不仅获得高利率、还有汇率升值的双重收益。

  商业银行一涌而上,铺天盖地的澳元理财产品面世,就在金融海啸爆发前。导火线是贝尔斯登关闭对冲基金刺破了商品市场的大泡沫,接着史上从未遇见的汇市大震荡震傻了眼,一个月内,澳元贬值30%,这样的汇率损失大大超过了产品本身的损失。理财产品的寒冬期也来临了。

  同样,投资于商品市场诸如农产品、金属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大多数落得零收益下场。那些投资于铁矿石等原材料、俄罗斯和拉美等拥有资源地区的QDII,从明星产品的光环上陨落。

  金融海啸正式爆发,各国央行不约而同大幅降息,全球进入一个低利率时代。这一下又打乱了理财产品的阵脚。一些信托贷款类产品只能提前终止,新发行的信托贷款收益仅高于定期存款利率。

  东欧深度受伤

  可是,危机远没有停止。风暴中心从美国蔓延到了东欧。严重依赖外债与出口的东欧国家濒临破产边缘,当地货币遭遇贬值,甚至到银行取不到钱。

  这样的系统性风险如同一根链条再次传向理财产品,代表的正是投向东欧新市场的QDII,下跌幅度超过60%。

  其实,诸如金砖四国等新兴市场的股市全部在2008年“深度受伤”,世界地图上一片惨绿,能够找出红色区域现在仅有黄金、一部分债券,这波A股的反弹也许也勉强算得上。

  但是,谁又知道众人恐慌的时候,是否要贪婪一点?

(理财周报)

相关阅读

[分析]处置亏损理财产品要看收益实现可能性

[案例]理财规划分析 投资者如何度过动荡期

[支招]利好春风吹满地 如何理财能“争气”

[提示]金融危机下巴菲特投资理财四大忠告

[责任编辑:cindyzheng]


相关文章
  • ·深跌产品全球版图:理财入“冰河”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