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后,原本密集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最近变得悄无声息,投资者理财遇上了短暂的“真空期”。据Wind资讯统计,多数银行最近都没有理财新品推出,2009年1月1日至1月10日只有43只银行理财产品在售,以往推出的产品发行期也基本在年底前结束,跨年发售的几乎没有。
理财产品出现真空期
统计显示,在此期间只有11只外币理财产品在售,分别为上海银行、深发展银行和荷兰银行的产品。中资银行已就坚持稳健路线,推出的几乎都是保证受益的产品,而荷兰银行对出的产品是挂钩新兴市场基建指数,收益波动比较大。人民币理财产品仍然是以债券、票据理财为主,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越来越少了,只有7只产品在售。
自2008年9月首次降息以来,国内的降息通道已打开,随着央行的政策调整和投资人信心冷淡,使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积极性逐渐降温。尤其是去年12月以来,很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数量比前期明显“减产”,预期收益也出现下降。业内人士建议,如果暂时没有合适投资渠道,可以选择货币型基金或通知存款,这两种投资渠道风险低,收益却明显高于活期储蓄。最主要的是,这两种投资渠道对资金流动性影响不大,一旦市民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随时可以“掉头”。
并购贷款理财相对安全
2008年末,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为并购整合提供了资金支持。在政策的鼓励之下,国有大银行纷纷出动把握此中机会,而在投资机会出现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也看准了这类项目。近日,工商银行明确表示,将会推出与并购贷款有关的银行理财产品。工行内部人士表示,与并购贷款有关的产品从企业信用角度出发信用级别比较高,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低风险产品。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胡亚冰曾表示,工行还想在并购贷款方面有所作为,和投资银行一起做这种并购贷款和搭桥贷款的理财。从渠道商来看,有些产品可能还需要通过信托方式推出,但产品是不一样的。工行有些跟并购贷款有关的项目和产品可能会在过完年后很快就会推出来。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并购贷款类理财产品应该说还是风险可控的,属于低风险产品。因为从信用上来讲,这些企业都是一些很好的信用主体,包括行业整合会涉及到的企业一般都是央企,央企的信用级别非常高。除了工行一家明确表示有这类产品之外,建行一位人士则表示,这些与并购、IPO有关的项目都是投资银行部门在操作,建行自己的投行部也会设计一些理财产品,但是否会有并购贷款理财产品,目前还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