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好几位读者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一家从事个人小额信用贷款的商务顾问机构宜信公司,正推出一款年收益12%的理财产品“宜信宝”。读者想询问该产品是否安全。记者调查发现,宜信公司宣传的“个人对个人的小额信用贷款平台”在运作上存在不少疑团,而理财产品“宜信宝”本身的合法性也值得商榷。
昨日,上海银监局新闻科科长金子寿表示,银监局将对这类公司保持高度关注。
疑问一:
小额信用贷款平台是否合法?
昨日,记者来到宜信上海公司,办公楼指示牌显示的名称是 “宜信汇才商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宜信客户总监赵小姐给记者介绍,该公司CEO唐宁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尤努斯的学生。可是在唐宁本人的博客上,却只提到在孟加拉国遇到尤努斯。从一面之缘变成“师生关系”,显得颇为牵强。
宜信的官方网站显示,宜信是从事个人小额信用贷款的商务顾问机构。宜信的信审专员王小姐介绍,宜信把借款人和出借人“撮合”在一起,首先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审核与风险评估,然后推荐合格的借款人供出借人选择,最后将款项提供给出借人选定的借款人。宜信收入来源于向借款人按借款额收取6%的服务费。从2006年5月成立至今,累积借款客户有上万人,单笔借款最高10万元。
总监赵小姐表示,出借人如果信不过借款人,可以把钱借给宜信,由宜信转借给借款人。
宁波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郑曙光教授表示,这种行为(钱借给宜信,由宜信转借给借款人)属于转贷款,在我国只有银行可以做,一家普通的咨询公司做这种业务是不合法的。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正伟表示:“一家普通的咨询公司没有经过资格审查、备案等程序就从事金融性质的业务是非法的。”
疑问二:
“宜信宝”有非法集资之嫌?
对于宜信发售的理财产品 “宜信宝”,董正伟表示,委托理财只能通过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专业的金融机构,这类机构要经过监管机关审查备案,且要一次性实额缴纳数亿元的注册资本,高管要符合一定的资质。据客户总监赵小姐所言,宜信目前的注册资本为100万元,远不能达不到金融机构的标准。
宜信网站宣称,“宜信宝”可带来12%以上的年收益。记者仔细询问后得知,12%的前提是回款循环出借。借款人每还一笔钱的本金和利息都要循环地借给其他人。此外,如果借款未到期,出借人必须等有新的出借方承接下这笔借款才能收回资金。也就是说,出借人的资金只能有条件地退出,并不是“进退自由”。
王小姐同时表示,一家咨询公司不能做到像银行一样提供ATM终端或在线银行。把钱投进宜信的平台以后,宜信的出借人只能凭每月寄送的“理财账单”了解资金的流向和金额变化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表示,如果该公司不直接参与借贷交易,只是进行介绍、撮合,目前属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如果把别人的钱集中到这个平台上,不排除非法集资的可能。
疑问三:
100万元如何保证正常运转?
宜信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宜信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武汉、广州、杭州、青岛、大连等城市都有分支机构,且办公地点都选在市中心的写字楼里。以上海为例,宜信上海的办公地点位于成都北路的峻岭广场,离地铁人民广场站步行10分钟,租金平均每天每平方米要2.5~3元。相对高额的运营成本,宜信的注册资本仅为100万元。
上海银行公司金融部客户经理姚小姐表示:“全国性商业银行注册资本起码要10亿元。100万元连一套办公楼都买不到,却要租下各大城市的黄金地段布点,风险可想而知。”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副院长倪受彬教授表示,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只看机构,不看业务。这就使得很多机构钻了空子,打起了擦边球。
上海银监局新闻科科长金子寿昨日表示,银监局将保持对此类公司的关注,禁止任何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发生。《每日经济新闻》将在后续报道中密切关注此事的进展。
[责任编辑:divo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