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大批理财产品严重亏损反思 设计过于雷同
发布时间:2008-11-24 9:44:47
 
文章内容

理财产品设计过于雷同,金融机构应开发设计更多不同投资策略和风险-收益结构的产品。

今年以来,特别是9月份后,大批理财产品出现严重亏损,主要集中在QDII等几类产品。

四大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过去一年中面临以下一系列的风险。

一个是市场风险。次贷危机爆发前,不论是投向股票还是商品,绝大数产品内含投资策略均是多头策略。QDII基金等众多结构简单的产品,仅指定购买某几只农业股票,几只资源基金,或几只大型公司的债券等,对于这类“线性”产品,不大可能存在什么误导投资者的可能性,产品说明书简单、明白和准确。问题在于其投资策略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就是错的,其挂钩的工具在过去几个月下跌30%-50%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在众多的理财产品中,这种结构简单线性的产品约占QDII产品数目的55%。

还有是杠杆风险。东亚银行的QDII“利财通”等结构产品中包括了多个期权,其投资策略也是看涨4只H股股票,但实现其投资策略的手段是卖出看跌的期权,其产品结构为一种近些年流行的Reverse Convertible(反可转换)。因此,当香港市场开始第一轮的30%下跌时,其产品投资损失超过75%就不足为怪了。而带杠杆风险的理财产品占QDII产品数目的45%。

信用风险也是其中之一。国内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很少意识到发行产品对手的违约风险,雷曼的倒闭即是一深刻教训。华安基金公司的QDII基金100%投资于雷曼票据,雷曼的破产导致投资者无法赎回并面临100%损失的可能性,只是华安基金公司以自有资金来承担了本金安全性,但投资者最终什么时候能拿回多少现金尚不清楚。

众多理财产品是柜台交易,面临流动性风险,除了投资策略带来的市场风险外,QDII产品还有汇率风险,然而只有不到10%的理财产品采用QUANTO(Quantity Adjusting Option)或货币外包(currency overlay)手段来规避汇率风险。当这些风险集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复合风险,使得一般投资者很难把握。

四点建议

总结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理财产品大幅损失的经验教训,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理财产品设计以“看多”或追求市场热点为主,过于雷同化,金融机构应开发设计更多不同投资策略和风险-收益结构的产品。

其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披露要求,特别是对那类包含多重风险的非线性产品。

再次,金融行业应提高理财师整体的专业服务水平,建立专门的上岗资格认证,获得认证资格的理财师应能够清楚地向投资者解释各类理财产品所蕴含的潜在风险,并能够根据投资者的资金量、资金使用期限、收益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提供适合的理财建议。

最后,普通投资者应接受基础的投资教育,培养理性的投资观和建立一定的风险-收益认知,改变目前的投资行为。绝大多数投资者是“买涨不买跌”,当黄金价格已达到1000美元时还继续看涨就犯了投资策略的致命错误。(作者为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divohuo]


相关文章
  • ·大批理财产品严重亏损反思 设计过于雷同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