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锋:三季度或继续下跌 等待估值回归
市场的趋势最终还是由宏观经济的变化决定,只是不同的环境下反应的形式和激烈程度有所差别。三季度可能还会继续下跌,下跌幅度有多大主要取决于经济回落的程度。影响下半年市场的主要因素有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变化、信贷和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及海外市场是否会二次探底,我们对下半年的行情仍然保持谨慎的态度,目前我们会保持轻仓,耐心等待成长股估值回落,寻找买入时机。
下半年的机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低估值传统产业的反弹机会,如果宏观经济回落过快,四季度市场的调控政策可能会有所松动,周期性股票可能会有反弹行情。
另一个是在系统性风险的释放过程中,成长股估值回落带来的机会。从大的投资逻辑来看,上一个十年是以地产和汽车为主导的中国重工业化阶段,地产、金融和汽车等周期行业的公司有远远超过大盘的超额收益,而下一个十年我们看好经济结构转型中新兴产业带来的机会,包括新能源汽车、医药、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领域。但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目前的估值水平都太高,市场下跌可能会提供买入的机会。
唐雪来:房价决定A股 寻找超预期企业
短期来看,房价走势是影响市场的最主要因素。如果房价跌下来,会带动成交量的恢复,相关周期性行业的悲观预期被锁定,股市会开始上涨。
目前已经接近这个位置,不过市场还需要“磨”一段时间,当房价跌不动时,成交量企稳和周期性行业的上涨会带动非周期性行业的上涨,大盘会出现反弹,目前还不好判断反弹后会怎么走。
行业是否有机会最重要的是看其有没有超出市场预期的东西,我们较关注未来能够继续享受较高市盈率的行业和转型中的企业,赚企业投资价值变化的钱,在“变”中寻找机会。
目前衡量未来市盈率是否能享受高估值的一个依据是人口劳动力的供给,低端劳动力供不应求会导致一些行业市盈率的下降,高端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继续存在会导致部分行业继续享受较高的市盈率。
继续享受高市盈率的行业如TMT,受益于人口变化的如医药和保险,受益于低端劳动力的如大宗消费品。在整个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银行市值占比大幅下降,其他转型受益行业占比大幅上升是大的趋势。
常士杉:机会大于风险 深度挖掘新兴产业
目前调整还没有结束的迹象,底部区域差不多了,就在2400上下100点左右,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但市场见底不是仅靠内在因素,还和政策、业绩预增等因素有关。
市场的机会已经跌出来了,目前既不是熊市,也不是牛市,而是“上蹿下跳”的震荡市,机会大于风险,而且是大机会,当然,大机会并不是指大盘的大机会,而是个股。
下半年的机会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大盘蓝筹在暴挫下价格重新评估的交易性机会,这种机会对每个行业和每个板块都有用,目前银行、地产、有色金属和钢铁估值都已经是绝对低估,一旦市场底部确认,就存在很大的投资机会;第二个是新兴产业,国家政策连续性的扶持、财政和金融贷款上的支持力度在加大,这些股票存在很大的投资机会但被市场错杀,值得从基本面深度挖掘,这样才能取得绝对超额收益。新兴产业里我们较看好物联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里的新产品、节能环保、煤化工和通胀预期的稀有金属等,这些股票如果能够跌下来会更有机会,当然要注意精选个股,下半年机会出现在个股的精选和投资结构的变化上;第三个是资产重组类个股,特别是换股的上市公司。
李泽刚:二次探底隐忧出现 掘金新兴产业
这次已经调整了差不多1000点,调整空间差不多了,但时间上感觉还没到,影响下半年市场的主要因素里,经济的走势、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及通胀水平等都还不明朗,市场可能要弱势盘整一段时间。
目前的经济形势很复杂,在房地产调控的担忧之下,很多经济指标都出现回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出现,经济预期非常敏感。二季度出现了拐点,下半年创业板将陆续解禁,并且前段时间小盘股累积涨幅过高,下半年风险会集中在中小市值的品种上,因为这部分累计涨幅较大,目前还没有跌到合理的位置。
市场比我们年初的预期走得差些,特别是五、六月的这轮急跌,今年整体来看是宏观经济、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回归年,目前的回归已经差不多了。
下半年的主要投资方向,一个是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的,特别是中盘偏大盘的二线蓝筹股,第二个是中期业绩超预期的企业,另外一个是下半年要关注产业政策的导向,这些行业既不受现在越来越紧缩性的政策制约,也不会受到越来越紧缩的资本约束。
在竞争性领域寻找长线的好股票是基本的思路,经济转型是大的趋势,未来较大的机会在新兴产业,主要有通用航空、海洋工程和生物育种等,但需要在这些板块中仔细挖掘,这轮市场估值水平下来后,需要更多地关注安全边际。
张晓君:关注欧洲债务危机 新兴产业是主题
欧洲债务问题还在酝酿并深入当中,不排除有更加严重事件爆发。美国奥巴马推出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其最大的核心内容就是“去杠杆化”,目前来看美国的经济数据很脆弱,放缓迹象越来越明显。
国内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史上最严厉,对地方债务的清理整顿正式展开,加上中国的劳动力价格进入了“刘易斯拐点”,这些都会对经济的增长不利。
在转型期,经济增速放缓和其他的代价是必须付出的,目前全球都处于低迷状态,欧洲不仅仅是低迷,而是危险,我们要高度关注欧洲事态的发展。
我们在全球的投资策略是:看多美元,看空欧元,看空全球股指,看多黄金,在中国市场的投资策略是:反弹赚小钱,做空赚大钱。从目前的影响因素来看,除了股市下跌导致估值降低这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以外,其他因素都没有什么改变,我们看空的策略不变,对下半年依然谨慎。未来几年,做空全球是大概率事件。
操作策略上,由于未来还会继续下跌,而且下跌是轮流的过程,我们目前只有1%的仓位,保持和市场的接触,建议轻仓操作。
中国经济转型是必须的,一旦经济调整结束,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节能减排和信息技术等将是未来的主题,这些都具有确定性,系统性风险过后,可以考虑这些股票的投资机会。
李彦炜:自下而上寻找 中小企业或更具机会
目前市场处于恐慌性下跌之中,这是对通货紧缩局面的正常反应。下半年的市场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货币政策,政策放松后行情会很容易起来,年底货币政策应该会放松。此外,新股发行情况也是影响下半年市场的重要因素,即监管层对新股发行速度的控制,市场缺钱而供给维持原状的情况下,价格就会下降。
下半年没有明确的行业机会,相对来说中小型企业机会更大些。如果出现滞胀,原材料和周期性产品的价格会下降,成本也会下降;在商品价格指数维持高位的情况下,细分行业有定价能力的企业,会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扩大毛利率。按照上述逻辑,整理来看商业零售渠道更具机会。
我们的投资理念是寻找隐形冠军企业,即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选择标准主要包括,首先是销售额居于前三位,其次是企业的领导层有在行业精耕细作或通过扩张及收购等做成行业冠军的强烈愿望,然后是团队是否有足够的执行力来达成领导层的上述愿望。对按照上述标准选出的企业打分后形成股票池,然后用成长期权的方式进行估值,之后再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投资周期的把握,主要投资的是处于青春期到成熟期之间的企业。
具体选择上主要还是自下而上,先从企业出发,在大盘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进入,选择权重方面有约60%是从个股和企业层面考虑,30%多是宏观和指数因素,剩下的10%才是行业层面。
沈一慧:见底后将是牛市 关注三大主题
大盘目前还没有到达底部,正在向底部接近,2500以下是历史底部区间,跌的空间有限。股市在未来两三年里没有系统性风险,投资策略的关键不在于指数,而是在于板块和股票选择。
市场在下半年可能会见底,触底之后将展开一轮不少于两年的牛市,大盘再创历史新高。
长期来看,股市将轮换演绎消费、科技和金融三大投资主题,其中金融是决定大盘走势方向的,而科技和消费在中短期具有爆发力和想象空间。
今年下半年,大盘蓝筹不会有好的行情,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是战略性问题,无论产业升级实际能否成功,资本市场的这波行情一定会有,2011年年底前,新兴产业仍将占据主导地位,将是科技股的天下。
具体选股上,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分为两类,一类离现实较近,既有技术含量又有现实需求,有实际的业绩支撑,如3G、信息技术和软件等;另一类是概念性的,想象空间较大,但不确定因素多,这类股票只有在行情见好时才会起来。我们更偏向于投资前一类。
投资方法上,比较适合做一个“面”的投资,也就是在两三个行业中选择一篮子股票,比如买30只股票相当于买一个优化指数。
不远的将来,中国消费的启动可能超乎想象,医疗保健、品牌消费品都具有机会。
黄云轩:2500点具有投资价值 下半年行情乐观
下半年,我们需要关注的因素主要有:外围经济的走势,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演变;我国调控政策的进展和演变;今年上市公司真实的业绩变化。
2500点是较有投资价值的区域,这主要是出于三个因素的考虑。第一是上市公司密集增持;第二是进入4月后破发的个股前所未有地多;第三是目前的动态估值水平非常低,沪深300今年的动态估值16倍左右的水平仅次于2008年的底部。综合来看,2500点即使不是最终的底部,也是非常接近底部的区域。
对于下半年的行情较乐观,主要关注三个投资板块。第一是上半年出现了严重超跌的板块,当然前提是本身具有投资价值,整体估值水平相对历史纵比和横比都有吸引力。第二是去年以来一直备受争论的蓝筹板块,大盘超跌严重的情况下,蓝筹板块的投资价值较显著。第三个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国家扶持的,包括新能源、节能减排和电子信息等七大行业。
新能源有两条线,第一是太阳能,我们较关注那些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像薄膜太阳能具有技术优势的公司,还有技术在全世界占有领先地位的聚焦发电企业,这些中长期都值得关注。第二是锂电池方面,包括新能源汽车和以后一系列节能减排方面都涉及到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