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查阅30家券商中期策略报告,仅5家谨慎乐观看待下半年行情
■本报记者 陈艳红
“2010年上半场的中国股市如同一个巨大的茶几,摆满了‘杯具’(悲剧)。”有投资者这样戏称资本市场哀鸿遍野的状况。
上周四,随着沪指跌破2400点关口,A股终以全球表现倒数第二的成绩磕磕绊绊地告别了“上半场”。
那么下半年市场行情将如何演绎?机构们如何判断A股未来的走势?下半年的机会在于新兴产业再续辉煌还是周期行业重整旗鼓?
惨淡告别“上半场”
经过上周的连续暴跌后,A股以弱势低位震荡的方式收官上半年行情。回顾半年来市场的走势,大盘一直处于盘整、破位、再盘整、再破位的下跌状态之中。
截至上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已累计跌幅达到26.82%,深成指累计下跌31.48%;两市流通市值蒸发近2.5亿元。以此计算,仅上半年股民人均损失近3.5万元。
调查显示,2010年上半年有超过八成的投资者账户亏损,约11.3%的投资者盈亏基本平衡,仅有4.78%的投资者账户盈利。在亏损程度的调查中,有45%的投资者称账户亏损在20%至50%之间,近20%的投资者账户亏损在50%以上。
“现在市场上都是加息、调控这些利空的消息,手里拿什么股票横竖都是跌,干脆索性不看了,等市场好转了再说。”几位被深度套牢的股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几乎众口一词。
2010年上半年基金经理们交出的成绩单令基民们的心凉了一截,上半年基金行业资产净值缩水幅度超过5000亿元,成为继2008年上半年之后国内基金业的又一次大失血。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天股市接连跳水之后,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毛”基金——博时超大盘ETF至6月29日的净值仅为0.188元。虽然该基金并非实打实的“一毛钱”,按照折算比例还原后,其净值约为0.6934元。但作为一只次新基金,半年内超过30%的跌幅仍是令人心痛。
股市怎么了?
从年初的3289点,到6月30日收盘的2398点,沪指上半年高达26.82%的跌幅不仅令投资者损失惨重,也令市场的观望者直言“看不懂中国的股市”。
一边是中国经济各项数据令人振奋:GDP保持高速增长、外汇继续增加、出口形势好转、CPI没有过快上涨等;一边是中国股市的市值不断地缩水再缩水。
市场不断质疑,中国股市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中国经济与股市表现背道而驰的局面?
“从趋势上来看,现在市场的表现实际上是对中国经济未来基本面的反应,中国经济下半年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我们并不看好今年三季度的市场表现,三季度可能会出现震荡势加强的格局,至于四季度有没有机会,现在说还为时过早。”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陈祥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银行证券预计,下半年股市将比较沉闷,震荡寻底反弹可能成为主要的运行趋势和特征,如果没有进一步的下跌,趋势性的投资机会可能难以出现。
对于上述判断,银河证券市场研究总监秦晓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市场对下半年经济增速的担忧、市场流动性偏紧,加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腾挪空间不大等因素决定了下半年市场缺乏弹性。
“震荡”成主基调
近期,A股一直在2300—2700点之间徘徊——向上缺乏动力,向下走又缺乏勇气。与年初大多数机构们的乐观高调相比,券商整体对下半年的走势判断极为谨慎,甚至都不约而同地将预测的区间锁定在了2200—3200点之间。而“震荡”成为了各大券商的报告中曝光率最高的词汇。
记者翻阅了近30家2010年中期策略报告后发现,仅有5家券商对下半年行情态度较为乐观,其中包括申银万国、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认为,上证综指将运行至3000点以上,未来经济预期将沿着“保障房落实——通胀预期下行——海外避险情绪缓解”路线回暖,市场也会回归正常。
7月上旬,投资逻辑将围绕“估值修复”展开;7月中旬至8月,前期调控效果显现,经济预期有所好转;四季度将出现一些需要重新审视的风险点,如中小盘大小非解禁、四季度出口增速回落,市场又将出现盘整走势。
申银万国表示,估值修复将推动下半年A股震荡向上,预计上证综指核心波动区间在2400—3000点。
然而,不管机构看多还是看空,各家券商几乎一致认为,“新兴行业+大消费”仍然是下半年市场的核心焦点。
观点
光大证券认为,未来三个月上证综指将在2250—2680点间震荡运行,三季度市场将继续探底,四季度或有机会。
银河证券也认为,2010年下半年市场运行以震荡为主要特征,上证综指核心波动区间为2300—2800点。
与中信证券、申银万国等认为市场将震荡向上的乐观态度相反,大多数研究机构均认为,市场仍存在震荡寻底的风险,大跌之后,市场或将出现反转机会,反转时机可能会出现在第四季度。
“此前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预期较为乐观,现在市场预期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出现比较大的下滑,加上近期农行IPO,直接导致了大盘连续几天的暴跌。中间可能存在市场的反应过度,但是在基本面疲软的背景下,市场仍然存在下降的可能。”光大证券策略分析师寇文红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