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在解禁股的搅扰下呈现技术性回调博弈,而随后的宏观数据以及业绩浪注入动能后,市场凸显了结构性机会。整体上来看,围绕了3000点关口进行了解套心理的剖析,特别是三季度基金整体出现亏损的背景下,关于四季度的挽回局面如何布局成为了新的争宠。但从时间窗口上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得到有效消除后,我国的进出口下降幅度大幅收窄以及央行表示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外围的“退出机制”将在心理上注入不平衡性的动荡,这也将是十一月作为解禁浪潮真空期的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如何从不确定中找到稳定的投资机会呢?今日重点结合有关消息面解读如下:
一、先行指标熨平金融危机 平稳较快发展进入新轨道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公布,中国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再创18个月新高,且为今年3月份以来连续第8个月保持在50%上方。该数据显露,当前经济增长在一揽子“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刺激下已基本熨平由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异常波动。尤其是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在转型助推下的持续爬升动能。综合来看,在出口回暖和内需增长强劲的势头下,打造可持续竞争发展的规划将在未来一个季度内结合区域规划和振兴规划得到全面的巩固成长。其中所曝露的机会不言而喻。
二、《交易异常情况处理实施细则》发布
经证监会批准,沪深交易所联合发布实施《交易异常情况处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明确异常交易认定标准和处理措施,有助于处理类似地震、雪灾以及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种交易异常情况,维护市场安全运行。在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上面总结出了法制性的框架,对突发事件的市场不确定影响因素,采取技术性停牌、临时停市、暂缓进入交收等措施的,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并在恢复交易时向市场发布公告。一方面减少了区域性的市场波动,另一方面为后续的金融业协调发展提供了稳定机制。从法律角度上来看,为市场的资本运作循序渐进的合理化推广找到了可遵循的成长性方向。
从去年10月开始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楼市回暖的政策来看,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在经过了“小阳春”之后进入了一个“高价格”时代的延续阶段,而新保险法十一起实施给后续的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推动带来的结构性的资本想象空间。其中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划线成为了新的议题。截止三季度,保险行业保费收入达8580.3亿元,同比增长8.1%;总资产达3.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9%;累计实现净利润391.9亿元,同比增加了457.7亿元。其中,保资运用余额高达3.43万亿元,包括了债券投资占比超过50%,股票投资比例在10%左右,约3700亿元。这成为了未来一个季度内,在人民币升值以及市场通胀化率堆高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升温带来了想象空间。因此,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在政策性的全面抽出之前,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以及结构性的通胀影响仍将维持阶段性的投资回报,重点关注回踩机会。
四、新一轮议息周期点燃 “退出OR维系”
在上周的挪威宣布加息之后,欧盟会议商讨“适时退出”机制增加了市场对于欧美经济体制转变的漫长心理担忧。而本周又迎来了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的议息周期,是否继续推出“政策边缘化”口号将成为市场能否持续性走出“危机”雷区的关键。特别是在11月1日美国最大商业银行CITGroupInc.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前夕,在30日的一天内便有9家银行倒闭,刷新了金融机构倒闭风潮迫使GDP增速的信心瞬间消逝。针对外围的不确定性以及目前热钱涌入的助推动能,中科院副院长朱佳木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虽然一揽子规划取得了突破性成效,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如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沉着应对通胀预期,增强后劲再上台阶,将成为中国经济要继续破解的课题。这在12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会得到明确的指示。同时突出了“改革”的历史责任。综合来看,“转内需+政策扶持”将在某种程度上反控外围经济萎靡的影响。
在经过了年内的解禁高峰之后,市场回归理性,11月两市解禁压力骤减。解禁股仅118亿股,环比大幅回落96%,解禁市值仅1577亿元,环比10月初20916亿元减少了近93%。这不仅剔除了“抽血”效应,同时也为后续IPO的稳步实施提供了资本保障。此外,10月市场录得超过150亿资金流入,其中金融、地产、资源等受益经济复苏的大盘蓝筹股成为了实质性的“领头羊”。这为经济数据的进一步巩固确认也嵌入了资本“结构性”升值契机。而包括海通、国元、宏源等主要的上市券商,三季报显露经纪业务收入暴增205%,充分揭露了市场当前的活跃度给予券商行业的全年业绩增长创造了条件。从侧面上揭示了资本链结构性充裕咆哮的过程。在相对外围市场逐步显现“政策退出”机制的当前,央行会议强调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为市场信心的提振带来十足的动能。但鉴于欧美市场上周五的长阴吞噬数据刺激下的长阳,盘中或再掀剧烈震荡,锁定季报高成长滞涨群体,抓好逢低布局机会。
[责任编辑:hongwa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