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在解禁股的搅扰下呈现技术性回调博弈,而随后的宏观数据以及业绩浪注入动能后,市场凸显了结构性机会。整体上来看,围绕了3000点关口进行了解套心理的剖析,特别是三季度基金整体出现亏损的背景下,关于四季度的挽回局面如何布局成为了新的争宠。但从时间窗口上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得到有效消除后,我国的进出口下降幅度大幅收窄以及央行表示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外围的“退出机制”将在心理上注入不平衡性的动荡,这也将是十一月作为解禁浪潮真空期的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如何从不确定中找到稳定的投资机会呢?今日重点结合有关消息面解读如下:
一、先行指标熨平金融危机 平稳较快发展进入新轨道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公布,中国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再创18个月新高,且为今年3月份以来连续第8个月保持在50%上方。该数据显露,当前经济增长在一揽子“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刺激下已基本熨平由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异常波动。尤其是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在转型助推下的持续爬升动能。综合来看,在出口回暖和内需增长强劲的势头下,打造可持续竞争发展的规划将在未来一个季度内结合区域规划和振兴规划得到全面的巩固成长。其中所曝露的机会不言而喻。
二、《交易异常情况处理实施细则》发布
经证监会批准,沪深交易所联合发布实施《交易异常情况处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明确异常交易认定标准和处理措施,有助于处理类似地震、雪灾以及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种交易异常情况,维护市场安全运行。在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上面总结出了法制性的框架,对突发事件的市场不确定影响因素,采取技术性停牌、临时停市、暂缓进入交收等措施的,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并在恢复交易时向市场发布公告。一方面减少了区域性的市场波动,另一方面为后续的金融业协调发展提供了稳定机制。从法律角度上来看,为市场的资本运作循序渐进的合理化推广找到了可遵循的成长性方向。
在经过了年内的解禁高峰之后,市场回归理性,11月两市解禁压力骤减。解禁股仅118亿股,环比大幅回落96%,解禁市值仅1577亿元,环比10月初20916亿元减少了近93%。这不仅剔除了“抽血”效应,同时也为后续IPO的稳步实施提供了资本保障。此外,10月市场录得超过150亿资金流入,其中金融、地产、资源等受益经济复苏的大盘蓝筹股成为了实质性的“领头羊”。这为经济数据的进一步巩固确认也嵌入了资本“结构性”升值契机。而包括海通、国元、宏源等主要的上市券商,三季报显露经纪业务收入暴增205%,充分揭露了市场当前的活跃度给予券商行业的全年业绩增长创造了条件。从侧面上揭示了资本链结构性充裕咆哮的过程。在相对外围市场逐步显现“政策退出”机制的当前,央行会议强调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为市场信心的提振带来十足的动能。但鉴于欧美市场上周五的长阴吞噬数据刺激下的长阳,盘中或再掀剧烈震荡,锁定季报高成长滞涨群体,抓好逢低布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