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学毅
截止1月18日,沪深300成分股共有75家发布了2008年度业绩预告,其中预喜32家,预忧39家,这一比例低于沪深两市A股449:211喜忧比例水平,更明显低于中小板公司206:67的喜忧比例水平。
据《证券日报》最新统计,在75家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沪深300成分股中,预增公司有30家,略增1家,预盈1家;在预忧阵营中,预亏有12家,预减24家,略减3家。另外,3家公司表示业绩增减不确定,还有1家公司不存在需作出全年业绩与上年相比下降超过50%警示的情形。沪深300成分股预忧比例超过预喜比例,在近几年中实为罕见。
具体来看,非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年报业绩仍能得以稳定增长。
沪深300概念股新和成属医药行业,年报预增幅度居首位,2008年预计实现净利润在13亿-14亿元之间,与2007年度7707.12万元的净利润相比,预增幅度约1716.5%。西山煤电、大同煤业、兖州煤业、国阳新能等采掘业股的业绩预增幅度也在100%以上,采掘业成为沪深300成分股中年报业绩预告最好的行业。在16家年报业绩预计翻倍的沪深300成分股中,采掘业占据6席,地产、化工均有2家公司,医药生物、食品饮料、交运设备、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非周期性行业也均有公司入围。
进入2009年,各大券商对沪深300成分股的看法越来越悲观。国都证券预计,市场基本面压力将集中在上半年释放,沪深300公司2008年净利润增速在1%左右,而2009年或将现负增长,增速在-12%与-5%之间。不过,那些受益于内需刺激政策的行业仍被机构看好,比如受益于投资拉动的水泥、基建、输配电,以及通信设备、农业、航空制造等政策热点行业。此外,食品饮料、有线电视和零售行业也可作为防御的首眩
沪深300成分股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大有股价比业绩跑得快的趋势。统计显示,沪深300指数自去年11月份以来累计上涨19.63%,而同期上证指数累计上涨仅13.05%;在今年以来的10个交易日里,沪深300指数累计涨幅9.49%,跑赢上证指数2.15个百分点。
估值方面,按1月16日收盘市值及去年三季末净利润计算,沪深300成分股加权平均市盈率为12.84倍,而同期两市A股整体的加权平均市盈率为14.35倍。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沪深300成分股估值低于A股的平均水平,但考虑到2009年业绩出现的负增长,沪深300成分股的投资时机仍待观察。不过,在央企重组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沪深300成分股有望率先冲破金融危机的阴影,展现A股长期的投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