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波
上周大盘窄幅震荡,个股活跃度增强,钢铁、水泥等板块有所表现,但热点缺乏持续性。分析人士指出,大盘短期内依然受困于金融海啸冲击、大小非压力和业绩滑坡三大因素,上涨空间有限。建议持续关注政策面与外围市场,并留意逐步走强且成长性较佳的品种,可波段把握铁路、基建、金融、医药等机会。
行业指数企稳
据Wind资讯统计,按照算术平均法,上周建筑建材、黑色金属指数涨幅居前,分别为5.43%和3.79%;采掘、金融服务指数跌幅居前,分别为4.13%和1.32%。
分析人士指出,在经历了超过70%的下跌之后,大盘开始具备技术性反弹的动能;另外,上周多国央行再度降息,市场对央行再次出台降息等政策的预期增加,大盘走势趋稳。
按照总市值加权法,大部分行业指数的涨跌幅与算术平均法计算的结果差异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算术平均法,金融服务指数上周下跌1.32%,跌幅较大;而按照总市值加权法,该指数涨幅却最大,达到3.70%。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其原因在于板块内的权重股表现较好,带动金融服务指数上涨。权重较大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人寿的涨幅分别达到4.14%、6.79%、3.31%和4.30%。
建筑建材成焦点
随着新农村建设、四川灾后重建、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大面积启动,建筑建材板块受益匪浅。按照算术平均法,从前一交易周到上周,建筑建材指数都是涨幅最大的指数。而向前追溯一个月,从10月7日至11月7日,该指数跌幅最校
受益国家2万亿投资计划和信贷倾斜政策,铁路基建近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将成为铁路基建投资加速的最大受益者。对于二者的汇兑损失,招商证券分析师认为,该损失对两家公司不构成根本性威胁,毛利率有望继续走高。而中国南车占国内铁路车辆近50%的市场份额,在铁路车辆市场占据绝对优势,业绩有望持续增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股估值目前偏高。
另外,水泥板块上周受到利好传闻的刺激表现抢眼。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随着煤价走低和基建投资政策出台,水泥板块短线机会明显。但是,由于房地产业投资下降以及政策落实存在滞后性,建材行业景气度下行基本确定。与此同时,水泥产量依然保持较高增速,未来存在供大于求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水泥股应关注优质企业和有利区域。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灾后重建使得中西部市场更加有利于水泥行业的发展;海螺水泥和冀东水泥现金流充裕,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煤炭股跌幅最大
采掘指数结束了两周的反弹,上周位居申万一级行业指数跌幅榜榜首。下游需求疲软是资金看空煤炭股的主要原因。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产量增速明显放缓,煤炭需求的不断下降使市场预期煤价难以好转。数据显示,秦皇岛煤价较前一周每吨大幅下挫40元左右,成为单周降幅最大的一周。
对于四季度的煤价走势,分析人士认为,不同煤种的价格将继续分化。随着冬季供暖的开始,铁路运力紧张和小煤矿限产的效应将会显现,动力煤价格有望保持稳定,甚至反弹;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预计钢铁行业四季度仍不景气,焦炭需求继续低迷,从而拖累焦炭、焦煤价格走低;无烟煤由于资源相对有限,下游化肥行业需求稳定,因此四季度价格可保持稳定。
■一周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