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保险理财拼收益 多款产品预期收益超6%
发布时间:2015/1/19 2:19:36
 
文章内容

  本报记者 李超

  “开门红”一炮打响后,各家保险公司在理财产品上继续发力。相比银行,保险理财产品提出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依然高企。但同时,监管层在密切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教育工作,通报相关案例并警示风险,努力规范保险理财产品的销售行为。

  机构人士称,2015年理财市场冷热不均的情况未见明显改观。一方面,银行理财市场延续降温惯性,罕见预期年化收益率超6%的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多家保险公司相继推出为数众多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高于6%的理财产品,尝试扩大市场份额。

  2014年,监管层以多种形式规范保险理财产品。在电商渠道取得发展的背景下,保监会还就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征求意见,明确了严禁片面使用“预期收益率”等描述产品利益的宣传语句的原则。

  但实际上仍有部分保险公司在推出产品时强化这一因素。业内人士称,出于在理财市场与银行等其他类机构竞争的考虑,部分保险理财产品一再将“高收益率”突出标识,特别是在互联网渠道上,这种强化更容易吸引眼球。保险公司在投资端得益于政策推动和2014年末股市、债市行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刺激,在投资范围和收益上确实有可观进账,从而可以在承保端产品收益率上更有底气。但如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有违规之嫌。

  业内人士提醒,投保人或出于投资目的的消费者在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时,应区分“预期年化收益率”和“最低保证年化收益率”,后者大多停留在2.5%的水平,前者则要看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能力和经营情况。

  随着大众对保险产品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保险理财产品作为金融服务工具的属性可被进一步强化,但同时保障功能应更被强调和普及。目前,保险公司已经开始通过推出组合式的产品,在实现保障功能的同时,为投保人提供更多的理财空间。部分险种通过普通型年金产品与万能型保险的组合,使主险的各项生存类保险金自动进入附加万能险账户,以月复利方式累积增值。附加万能险账户每月公布结算利息利益,投保人可以灵活支配。

  2015年1月初,保监会通报的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中,民生人寿因利用银行理财沙龙误导销售遭到点名。2013年5月,广西保监局在对民生人寿广西分公司的现场检查中发现,该公司与工商银行广西分行营业部共同举办“VIP客户理财沙龙”活动过程中,存在夸大收益误导投保人等问题。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对保险理财产品的风险密切关注,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理财超市热门产品
更多
猜你喜欢
私募创新私募同类产品收益 110%
私募聚享1期复合年化收益近 20%
基金宝盈核心优势A近一年回报 80%
基金华泰量化增强近一年回报 70%
信托盐城开新4期预期收益 10%
正收益历史
7年
预期年化收益
11%
预期年化收益
6.2%
中金专区 | 中金持赢1号
跟踪趋势,牛市首选,年化收益40%
信托 | 富甲桂林优先级3号
位置核心,风控到位,安全垫充足
券商 | 月月福A2
固定收益产品,买的就是安全!


腾讯网理财频道(money.qq.com)官方微信,实时获取最具价值理财投资资讯,开启在线财富生活。

保险理财拼收益 多款产品预期收益超6%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文章
  • ·[图文]保险理财拼收益 多款产品预期收益超6%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