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股票入门股票分析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东海证券:宏达新材突破技术瓶颈 买入评级
发布时间:2010/5/23 22:00:07
 
文章内容

  国内需求维持高增长

  有机硅行业的下游需求,分散在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的各个领域,因此从全球范围看,有机硅的需求和GDP的相关性很大,但是增长速率高于GDP大约4-5个百分点。从国内范围看,从2001年-2009年,我国有机硅单体的表观消费量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我们认为在下游汽车、电子、建筑、消费等应用领域的拉动下,未来5年内有机硅消费量仍将不会低于20%。

  尽管在有机硅单体生产方面,国内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有机硅下游应用开发上,国内仍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从有机硅的消耗上来看,2008年中国人均消耗量不到美国的1/3、欧洲的1/2,从中可以开出国内有机硅材料的普及程度。从品种看,国际有机硅的品种号有上万种,而国内则不足千种,而且都基本局限于中低端应用领域,像汽车、电子等高端领域占比极少。因此在关键单体的生产不再是瓶颈的情况下,国内有机硅下游的应用和需求都将保持快速的增长,在未来5-10年内,有机硅行业仍维持高速增长是可以期待的。

  有机硅单体生产突破瓶颈

  宏达新材(002211)有机硅单体装置位于镇江的长江分公司,原有3万吨产能,但由于技术问题,装置开工率一直不高。经过公司的努力,目前公司有机硅单体生产突破了瓶颈。公司IPO项目有机硅单体3万吨扩7.5万吨改造已在4月初按计划投产,目前一次稳定运行时间已经达到30天左右,目前装置运转良好,二甲选择性等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我们认为,公司有机硅单体生产水平的提高,是公司经营重新迈入高速增长的标志性事件。虽然目前国内有机硅单体已基本供求平衡,未来产能过剩的局面也在所难免,单体企业的高毛利率将一去不返回,但是对于公司而言,单体生产是公司发展之匙,单体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可以保证公司高温混炼胶原材料的供应,另一方面通过延长产业链,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我们预计在7.5万吨装置逐步达产后,公司混炼胶的毛利率将会有所提升,保守估计2010年单体达产对整体毛利率的贡献应能在2-3个百分点,2011年将在现有基础上,提升毛利率5个百分点以上。

  公司已公告将定向增发,建设7万吨硅材料生产装置,完全建成后公司将具有7.5万吨和16万吨两套单体的生产能力,这又将推动公司下游新品种的开发,公司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高温混炼胶产能释放

  公司是国内高温混炼胶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无论是产量还是牌号种类,只有南京东爵和公司处于同一水平线。公司目前混炼胶生产主要有两个基地,一个是在扬中本部,一个在东莞,预计到今年年底,公司混炼胶产能将能达到8万吨左右。

  公司一季度销售情况良好,销售量应在1万吨以上,销售价格已上涨1000-1500元/吨。但由于公司扬中厂出现火灾事故停车,因此预计二季度整体销量会受一定的影响。目前扬中生产已恢复正常。而东莞基地今年销售情况非常乐观,目前基本没有库存。我们预计3、4季度公司的销售将仍能呈现火爆的局面,价格还有1000元/吨的上涨空间,全年销售量约在4.8万吨左右,整体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

  未来我们认为混炼胶市场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公司新扩产能应能得以消化。

  盈利预测及估值

  基本假设:1、2010、2011年混炼胶市场价分别为23000、25300元;2、2010、2011年混炼胶销量分别为4.8万吨和6万吨;3、保守估计2010、2011年公司单体产量分别为15000吨,25000吨。在此基础上,我们预计公司2010年、2011年、2012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3元、0.6元以及1.01元。结合目前市场情况及公司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可以给予公司的合理价值为2011年30倍动态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18.0元,给予“买入”评级。


相关文章
  • ·东海证券鲍庆:市场小幅回调不改上涨趋势
  • ·机构首次关注并给予东方电热买入评级
  • ·机构调高中南传媒等2股至买入评级
  • ·机构买入评级57股 最大涨幅翻倍(名单)
  • ·[图文]东海证券:市场缺乏热点 大盘反弹受阻
  • ·德银:重申东风集团买入评级 为汽车股首选
  • ·券商买入评级股骤增:56股或涨超50%(名单)
  • ·[图文]东海证券:近期大盘缺乏向上动力
  • ·[图文]五粮液:中档酒放量或为关键 买入评级
  • ·[图文]恒逸石化:与中石化成立合资公司 买入评级
  • ·[图文]昊华能源:产量保持高增长 维持买入评级
  • ·[图文]江西水泥:供求关系不断改善 维持买入评级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