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罗杰上海报道
天安保险经营15年,前12年都能给股东分红,却从2007年起陷入亏损泥淖,3年时间保险业务亏损高达42亿元,从而让这家总部在上海的保险公司几成“空架子”,净资产3年内两度为负。这是1月18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得的天安保险近3年经营数据透露的信息。
1月20日,一位上海保险市场资深人士分析,江信国际要收购天安股权,要增资扩股,要填补窟窿,其联合受让体投入的资金不下40亿元,但最后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还有待时间验证。
记者获悉,从传出江信国际收购天安保险股权到这一消息正式被证实,以江信国际为首的联合受让体,已经与退出的老股东签订了产权交割书,并支付了12亿的收购资金。
“这只是第一笔到账资金,与天安保险前3年的业务巨亏毫无关系,江信国际要接下天安保险,后续资金至少需要40亿元。”1月19日,一知情人士透露。
对于8家股东选择联合退出的原因,一股东在天安保险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给出了答案。
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股东作为出资方没有涉足保险业,但是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仅仅一年都不到,就将16亿元的新增注资全部消耗殆尽,如果继续增资,会不会是一个没完没了看不到投资希望的过程。
在其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代表大会上,记者获悉,江信国际等新股东通过股权收购方式“入主”天安保险,将需要投资30亿-40亿元的真金白银。
“江信国际将拿40多亿元投资天安保险,还不如自己申请牌照经营。我们预测,江信国际看中的也许并不是天安保险这一张牌照,还有刚刚完成股东变更的天安人寿,在后者的五大新股东中,领锐资产管理公司赫然出现在名单中,作为牵头方,领锐资产成为天安系财、寿险两大公司的股东,事实上等于全面控制了天安。”1月21日,上海一家保险机构负责人表示。
而作为江信国际董事长的裘强,在天安一次内部会议上的发言,或许道出了这四家联合受让体入主天安的真正目的。
在总结天安仰赖的资本时,裘强表示,天安还有一个经营了15年的品牌,有一支员工队伍,有一个覆盖全国的庞大的营销网点,还有一套十多年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