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蓝姝广州深圳报道
一个创业板上市企业身后扭结着企业、保荐人、各种来路的PE/VC名义下的投资、资金掮客等种种主体层层纠结的利益关系。创业板早期的繁荣与火爆,使得越来越多的主体涉身利益链条当中,在成功上市名义下,诸多超募神话不断上演。
近200家企业在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门外排队。创业板的财富神话效应下,无数的赵老板们开始了与机构的合谋。
1月20日,8家第四批创业板挂牌公司的上市表现传递出预期和呼吁已久的创业板从疯狂走向理性的信号:最好的世纪鼎利全天涨幅30.94%,而星辉车模只有13.73%。8只新股1月19日平均上涨22.97%,新股不败神话还能演绎多久?在一个经历过透支和炒作的市场,神话凋谢,裸泳者会是谁?
“钱来得比干什么都容易,有很多公司质地肯定比我差远了。”但是,赵还有一重疑虑,万一上市失败,企业先期投入的损失。而张则给出了定心丸:“这个你放心,上市不成功我们不收取费用,只要你公司在一定期限内保持业绩没有根本性问题,即使一次过会不成,第二次一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失败的概率很小。”张举出中小板的例子,所有提交中小板上市申请的企业中,只有安徽九华山一家二次过会失败。因为创业板的火爆,很多中小板一次过会受阻的企业改换门庭在创业板顺利通关并演绎了超级财富神话。譬如神州泰岳,这种上中小板时因“业务风险过大”首发被拒的企业在中信证券的火线参股等保驾护航下,得以高额超募,成为创业板的“吸金王”,成为目前为止募集资金最多的一家。而其上市当天暴涨至147元。
在辅导期先期要接受券商引荐过来的PE/VC名义下的投资,是张跟赵提出的一项条件:“这是我们能增加你公司上市成功的一种通常做法,他们不一定是以公司的名义成为你的股东,有不同形式,有的可能也是个人。”
为创业板上市财富效应而生的共谋利益体在赵老板身后形成,有券商保荐人及身后的合作机构关联体、各种来路的PE/VC名义下的投资、资金掮客。募集资金越多,这个利益体所获取的财富效应也越多。
与在中小板市场券商一段时间普遍只能获取500万左右的保荐费用大有不同的是,在创业板保荐费用上的收获使得券商惊喜不断。中信证券在神州泰岳的上亿元保荐费收入和旗下金石投资的直投业务令券商们心动不已,而创业板初期以来演绎的不断加码的超额募资更让券商们收获多多,以国信、广发、招商、平安、华泰联合为代表的华南五虎等券商纷纷将创业板作为投行业务重心,事实上,从刚出台的券商投行业务排名来看,创业板业务上的风生水起甚至一度改变了券商的江湖地位。
结合创业板越演越烈的超募,记者从几次与张先生的对话中梳理出券商的掘金路径:券商与利益共同体们一手制造了高发行价及由此衍生的高市盈率及超募资金。
“尽管在公开场合你会听到某某券商的投行部总经理表示种种对于高市盈率的担忧之词,但他们做的是另一套,都是想方设法把自己项目的价格往上抬。”一般发行是参照了机构询价的中位数和平均报价。现有的例子可以看出机构合谋抬高发行价的明显痕迹,基金和券商成为询价的绝对主导,以第三批创业板公司询价过程为例,参与回天胶业询价的133家配售对象中基金和券商就占了117家,占比87.97%。而券商则纷纷给出了最高的报价:包括新宙邦、朗科科技、九洲电气、梅泰诺和凯宝药业在内的5家公司最高报价都是由券商给出。而创业板“吸金王”神州泰岳的承销商中信证券的研究团队报出了市盈率达75.7倍-88倍(63.64-74.53元)的建议询价区间,位列所有参与报价机构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