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面临存贷比的压力,外资银行积极拉存款也是为了备足“粮草”,为中资银行贷款业务放缓所释放出的信贷机会作准备
CBN记者杨斯媛
到了年末,沪上中外资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似乎上演了一场“乾坤大挪移”:国有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开始放慢脚步,甚至往外“推”存款;而外资银行却借势积极储备“粮草”,贷款业务也增势明显。
中资行存款慢行
接近年末,上海大型中资银行存款业务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人民币存款量近两个月有所下降;而外资银行在存贷比压力下开始主动吸收存款,备战明年。
根据央行上海总部的货币信贷数据,11月上海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加40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存款分别增加93.8亿和167亿元,同比分别少增141.6亿和76.9亿元;10月,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减少74.3亿元,同比多减295.1亿元。
对此,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相关人士对CBN表示:“到了年底,大型中资银行吸收存款和放贷都不那么积极了,都在将存款往外推。”
该人士解释,大型银行今年的业务指标已经基本完成。通常,国有银行会根据当年的表现为明年安排业务指标,尤其12月表现是重要的考核数据,因此客户经理也不那么积极地冲业务了。
“到了12月份,大型中资银行的存款增量可能会继续减少。”该人士表示,“我们正在和客户商谈将存款转移到其他银行账户去,到了明年初再将存款回流回来,这对客户而言不会产生任何损失。”
与此同时,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量近两个月顺势推高。央行上海总部的数据显示,10月和11月,外资银行新增人民币存款分别为83.2亿元和96.1亿元,同比多增分别99.7亿元和131.7亿元。
一家外资法人银行的存款部负责人对CBN表示,目前不少外资法人银行都由于存贷比压力,通常到了年底会主动吸收人民币存款。
外资行贷款冲高
除了面临存贷比的压力,外资银行积极拉存款也是为了备足“粮草”,为中资银行贷款业务放缓所释放出的信贷机会作准备。
近期,上海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和外汇贷款业务增势尤其明显。11月,外资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加22.5亿元,同比多增50.5亿元;外汇贷款增加6.1亿美元,同比多增13.9亿美元。
一位外资法人银行副行长认为,外资银行信贷业务整体表现出回升态势,是与实体经济的走势相吻合的。
“随着实体经济逐渐走出谷底,外资银行客户业务量也在不断增加,一些外向型企业、外资消费类企业和汽车行业等都在明显好转。”这位副行长对CBN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