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股票行情后市预测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五大因素施压 A股年线压力不可小觑
发布时间:2012/12/28 4:30:45
 
文章内容

今日早盘大盘冲高回落,沪指创出反弹新高2234点,但盘中两市双双跳水,近9成个股下跌,随后在航天、物流、券商等板块的拉动下,股指小幅回升。

截至午盘,沪指跌2.58点,报2216.55点,跌幅为0.12%,成交565亿元;深证成指涨33.76点,报8974.44点,涨幅为0.38%,成交553亿元。

五大因素压制年线

首先,A股从技术上来看,呈现调整需求,首先从KDJ上看,KDJ的K和D出现了金叉,说明多方力量较强。然后从成交量上看,大盘的成交量已经连续出现放量,形成了堆量结构,说明场外资金正大举介入A股。但是也应该看到大盘上方就是年线MA250均线,对于大盘的压力不可小觑。因此综合以上技术面观点,该机构认为年线压力大,短线难突破。

其次,年末投资情绪降温。元旦长假临近,市场就会保持一定的沉默性,部分资金可能会选择获利出逃,落袋为安的策略。

再次,外围股市大跌拖累A股。奥巴马将在27日提前结束休假并重启与国会的财政悬崖谈判,市场担忧美国能否在年底前达成财政悬崖协议,数据显示圣诞节前两个月的美国假期零售额增幅为4年来最低,周三美股收低,道指下跌0.19%,纳指下跌0.74%,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0.48%。

第四,债券ETF有望近期获批,或者分流股市资金。消息指,今年是固定收益产品大扩容的一年,债券ETF作为固定收益领域的创新产品有望近期获批。目前,上报债券ETF计划的有博时、国泰、嘉实三家基金公司,他们的产品分别为上证企债30ETF、国泰上证5年期国债ETF和中证金边中期国债ETF。而分析指出,债券ETF在一定程度上分流股市资金,利空股市。

第五,财政部副部长发表讲话称经济潜在增长率放缓趋势难改变。财政部网站12月26日发布了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微博)(微博)近期题为《发挥财政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的讲话。李勇在讲话中表示,国内经济短期内“触底企稳”的信号逐步明确,但中长期潜在增长率放缓的趋势难以改变;财政收支矛盾将在未来一段时期逐渐显露出来。分析认为,经济增速放缓对股市预期略微不利。

逐步减仓或是上策

金证顾问(微博)陈自力分析,昨日大盘小幅上涨,成交量出现缩量。同时,股指全天的振幅也急剧缩小至不足1个点,但终究勉强站在了年线上方。这种紧张兮兮的氛围,让市场后市能否延续反弹行情构成了诸多的不稳定性。大盘经过了一番大幅度反弹之后,短线需要防范股指冲高回落而带来全面调整,操作上建议逢高减仓。对于仓位较重的个股可以进行逢高减仓,谨防股指冲高回落,获利了结落袋为安或是上策。

而业内人士也表示,当前的震荡调整可能并不意味着反弹行情已经结束。一方面,从市场量能、领涨品种以及场内外资金的参与度看,本轮反弹的级别至少应该达到今年一季度的水平,这意味着行情在时间以及空间上都还存在拓展的余地;另一方面,在经过反弹初期的周期股上涨后,大量滞涨的消费股仍有明显补涨需求,其对市场反弹也能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下一页:估值:市场估值仍低于1664点 底部应有抬高需求

估值:市场估值仍低于1664点 底部应有抬高需求

A股自12月初强劲反弹以来,估值水平获得大幅提升,截至目前,沪深300成份股平均市盈率为11.4倍左右,较11月末的10.26倍显著提高。事实上,尽管经济企稳,以及人们乐观情绪的上升,但目前两市估值水平仍处历史底部区域。无论是蓝筹股的估值修复,还是对成长股的资金推动,仍预示A股有底部抬高的要求,走强潜力尚未完全释放。

A股估值仍低于1664点

从历史均值来看,目前A股整体和沪深300的动态市盈率仍低于历史均值,估值处于较低水平。Wind统计显示,截至周二收盘,A股整体的动态市盈率为13.52倍,仍低于1664点历史低位时的13.68倍。其中,上证A股和沪深300估值较历史低点仍有差距,上证A股11.47倍的动态市盈率,低于1664点的13.53倍;沪深300动态估值10.74倍,亦低于当时的12.93倍。

比较来看,主板的估值优势更为凸显。如动态市盈率方面,1664点时中小板估值仅有16.49倍,也远低于目前27.58倍的市场估值。数据显示,上证指数处于998点和1664点时,市场上2倍以下PB的占比分别高达69.9%和64.1%,而今年股指在2000点时PB在2倍以下的只有39.4%,估值高的中小盘股占据了主体,市场估值呈现结构性分化。

从行业板块来看,分化亦较为明显。金融股目前估值仅在7倍以下,非金融股估值则达到20倍以上,金融股拉低了市场的整体估值。细分看,银行、公路、铁路、煤炭、家电估值较低,而航运、餐饮旅游、农林牧渔、电子、信息服务、信息设备、轻工估值较高。

国都证券策略分析师肖世俊告诉记者,目前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存在一定的估值修复空间。但结合明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环境,估值重心明显抬升的难度大,未来市场上行的动力主要还是要依靠企业盈利恢复上升的推动。而由于板块之间估值存在分化,未来修复的空间也将有所不同。相对主板的估值洼地,中小盘股的估值仍偏高。创业板中三、四十倍高估值的公司如果成长性不达预期,可能面临回调风险。银行等低估值板块更具安全边际,如果叠加盈利增长预期,如汽车、家电等,则可能具备更好的估值修复空间。

场外资金建仓周期、新兴

两市成交额12月来不断放大,如上证综指日均成交额为788亿元,较11月均值放大近九成。大宗交易平台及开户数等公开资料也显示,场外资金介入明显,特别是一些长期价值投资型资金相中A股。

资料显示,8月、9月、10月QFII账户对沪市股票的单月净买入额分别为今年前7个月净买入总额的3倍、9倍和10倍。针对沪深300成分股中沪市股票,10月QFII单月净买入额是今年前7个月净买入总额的40多倍。事实上,今年7月开始香港市场投资者对A股的兴趣渐增,与A股相关的认沽权证、牛熊证等交易量增长较快,到了10月随着QFII、RQFII获批额度提升,市场交易热情被进一步提升。外资机构表示,看好城镇化、房地产复苏、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出口替代产业升级等主题。

英大证券策略分析师郑罡对记者表示,受短期A股涨幅过大影响,市场存在技术性调整的要求,但本轮行情仍有进一步的提振空间。以价值投资的长线资金仍会偏好蓝筹、新兴等品种。普通投资者可以进一步持股,伴随着年报关注度的提高,对有业绩风险的小盘股可逢高减持,进一步关注低估值有业绩支撑的品种。

大同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刘云峰认为,逻辑上看,城镇化主线,先炒了水泥、基建,下一回就要炒配套设施了。后期可以关注近期涨幅不大的个股的补涨机会,比如智慧城市等。注意本轮行情的性质是金融搭台、个股唱戏,什么时候金融不搭台了,机会也就没有了。操作上仍不宜满仓,要留一手。

下一页:主力看法:部分阳光私募年末为防御心态

部分阳光私募年末为防御心态

近期的显示,阳光私募对于本轮年终反弹似乎兴趣不高。一些第三方统计也显示,部分阳光私募的平均仓位较低,尤其是排名靠前的一些新的阳光私募产品,在年末保持低仓位,这个现象引发了业内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情况的发生?

据记者对业内的信息了解,私募机构年末的防御心态和谨慎观点确实是有一定普遍性的。而且,这种现象在年内业绩出色与净值严重低于面值的两个私募群体中,更加明显。

一些年内业绩出色的私募机构的“稳健”更多考虑的是未来经营的需要。一方面,年内业绩的排名已经奠定,未来的大好“钱景”就在眼前。另一方面,市场风格剧变,短期业绩也确实有不确定性,着眼于这个“大势”,年末这批机构深入参与市场博弈的动力确实小了很多。

而历史净值较低的产品,则受困于目前的“净值处境”,只能走“防御路线”。来自业内的信息显示,产品存续的压力可能是制约这批产品积极加仓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累计净值较低,部分产品可能距离“平仓线”较近,投资经理在操作时不得不考虑失误后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在前期连续操作不遂后,投资经理也往往更注重避险和稳健操作。两者叠加后,往往造成净值明显偏低的阳光私募在操作上出现“僵尸化”的倾向。

当然,还必须指出的是,一些新闻提及的阳光私募的平均仓位过低,可能存在统计数据方面的“滞后效应”。

由于阳光私募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定期月报和一些第三方的不完全调查,整体仓位信息可能是有所滞后的。来自一些较为权威的统计显示,11月末,阳光私募的平均仓位徘徊在历史低位。但这种仓位水平反映的更多的是上个月市场连续下跌后的效应。而关于12月中的业内平均仓位目前还没有权威统计。

另外,业内信息显示,灵活型的阳光私募的仓位较为保守,是11月末私募仓位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市场连续上涨后,上述一贯仓位波动剧烈的产品是否仍然维持原有投资判断,是一个需要验证的过程。

值得指出的是,并非所有阳光私募都看空。据记者了解,如北京星石、上海重阳、信璞投资这样的私募公司,在年末都是维持在了历史上的高仓位,并都对明年的市场机会有所预期。

上海重阳今年以来整体都维持了较高仓位,通过选股一定程度对冲系统性风险。这个策略使得产品在近期市场中表现较为出色。北京星石的总裁杨玲进入12月后,接连发表文章认为,“三大理由支撑反弹持续”、“货币政策放松时刻已到,重点关注资源股——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好以“城镇化”为投资主线的各相关板块轮番上涨。从容投资也早在10月报中就认为,“希望往往在绝望中产生,苦难也能孕育出伟大。”

信璞投资更是在最新的季报中,明确指出了当前股市价值凸现,投资已经到了可以“踩着石头过河”的年代,在这种情况下,逆向投资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 ,尤其是看好银行股的看法。从目前看这些观点都得到了验证。

从中也可以发现,目前的私募行业是不缺乏优秀人才和有长远视野的见解。阳光私募短期内错过行情的现象更多的会是阶段性和结构性的现象。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 ·年线压力不可小觑 短线难突破
  • ·沪指反弹以来累计涨幅13.23% 年线压力不可小觑
  • ·湘财证券:年线压力不可小觑 短线难突破
  • ·五大因素施压 A股年线压力不可小觑
  • ·[图文]五大因素引发大盘绝地反击 底部格局确立
  • ·融资融券波澜不惊 大盘股潜力不可小觑
  • ·[图文]五大因素影响基金年度排名
  • ·[图文]大盘继续探底3000点 制约上涨五大因素分析
  • ·[图文]五大因素左右十月行情 A股能否“一红到底”
  • ·建信基金:五大因素抑制做多热情
  • ·五大因素主导后市走向 2000-2300点压力大
  • ·五大因素主导后市走向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51La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