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监会网站消息称,近日,电监会发布了《节能减排电价政策执行情况监管通报》(简称《通报》)。《通报》认为,节能减排电价政策调动了电力企业安装运行脱硫、脱硝设施的积极性,保障了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改造,但目前仍存在政策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
《通报》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脱硫装机容量为60592.82万千瓦,占燃煤机组装机容量的93%;执行脱硫加价电量27841.35亿千瓦时,比2010年增长23.02%。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脱硫机组装机容量为61269.42万千瓦,占燃煤装机容量的93%。2012年上半年,执行脱硫加价电量14298.17亿千瓦时。2011年,全国试行脱硝电价政策省份的脱硝装机容量为4773.50万千瓦,占燃煤装机容量的26.47%。2011年12月份,执行脱硝加价的电量为242.54亿千瓦时。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试行脱硝电价政策省份的脱硝装机容量为7236.50万千瓦,占燃煤装机容量的29.02%,比2011年底增加2463万千瓦。2012年上半年,执行脱硝加价的电量为1701.42亿千瓦时。
《通报》披露了节能减排电价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脱硫电价政策加价补贴在部分发电权交易和跨省区交易中未能体现。脱硝电价政策只在14个省份试行,执行范围偏小;相对于1分左右的脱硝成本,每千瓦时8厘钱的加价标准偏低;国家有关部门尚未出台配套的监督管理办法,监督管理制度缺失。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机组的迅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所收取的资金远远难以满足补贴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入不敷出,至2011年底,资金缺口达110亿元,并且补贴支付滞后。差别电价政策实施范围更新不及时,未实行动态管理,政策执行力度不足。由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一致,惩罚性电价政策执行情况参差不齐,政策未能全面贯彻落实。
针对上述问题,《通报》从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等四个方面,对节能减排电价政策执行范围、执行标准、执行力度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具体建议。
安信证券表示,脱硝类公司2012年业绩比较低,建议关注国电清新、九龙电力、永清环保、东江环保等。
十二五脱硝市场总量将超1500亿
在日前举行的“烟气脱硝产业与技术论坛”上,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说,脱硝电价有望年内在全国实施。这意味着我国烟气脱硝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业内预计“十二五”期间脱硝行业市场总量将超过1500亿元。
电厂期盼提高脱硝电价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2011年11月29日,广东、北京、河北等14个省市地区开始试点脱硝电价,对安装并运行脱硝装置的燃煤发电企业,经国家或省级环保部门验收合格的,报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审核后,试行脱硝电价,电价标准暂按每千瓦时0.8分钱执行。
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今年7月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及全年分析预测报告》中指出,目前试行的0.8分/千瓦时的脱硝电价补贴无法弥补火电厂额外成本负担,有进一步上调的需求。对于被亏损困扰的火电企业来说,推进脱硝工作的同时,一直期盼脱硝电价政策的落实,以弥补设施运行成本。
政策催生脱硝市场
2011年,环保部颁布了新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11)。标准要求从2012年1月1日起,新建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排放量要达到100毫克/立方米;从2014年7月1日起,除特殊机组排放量要求达到200毫克/立方米外,其余也均要求达到100毫克/立方米。
国家在《“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中明确规定了“十二五”氮氧化物减排指标,其中,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要求削减29%;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要求削减12%;到2015年,完成4亿千瓦现役燃煤机组脱硝设施建设,对7000万千瓦燃煤机组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燃煤机组脱硝效率达到75%以上。
新的标准要求,无论是在脱硝完成的时间上,还是减排力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严格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将让火电脱硝成为“十二五”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中之重。
业内人士分析,“十二五”期间脱硝行业将出现爆发式增长,预计“十二五”期间脱硝行业市场总量将超过1500亿元。同时,水泥、钢铁等行业的氮氧化物的排放指标将会逐步纳入监管范围,并在“十二五”期间陆续展开,此部分新增市场容量可能达到600亿元以上。而2012-2014年间新增脱硝机组市场年均为0.5亿kw,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工程市场容量则可能达到689.4亿元。
国内产业链建设起步
据介绍,目前最成熟的脱硝技术为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其核心是催化剂,占总成本的40%。但催化剂属易耗品,使用寿命在2.4万小时左右,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每3年更换一次催化剂。
但是,目前已建成或拟建的脱硝工程,几乎都是购买欧美和日本技术使用权。虽然,部分环保企业通过自主开发或引进消化吸收也掌握了一定的烟气脱硝技术,但核心技术,特别是催化剂,也是依赖进口。
为了改变这种依赖进口的局面,国内的脱硝产业链建设,也早有动作。在科技部的指导和推动下,国内11家从事烟气脱硝产业的科技型高新技术环保企业、脱硝相关产品生产制造企业、从事相关技术研发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及知名高校,自愿发起组建了烟气脱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称“联盟”)。目的就是解决烟气脱硝行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加快先进烟气脱硝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国家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支持和服务,提高我国烟气脱硝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在“烟气脱硝产业与技术论坛”的消息称,我国脱硝科技创新已经获得巨大进展,由中电投远达环保牵头的课题——“催化剂关键原材料制备技术及基于原材料的配方研究”已完成研发任务,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硝催化剂专用钛钨粉制备工艺,建成了年产1000吨以上的超精细钛钨粉的工业生产线,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催化剂的配方,摆脱了对国外钛钨粉的依赖,实现了催化剂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节约催化剂成本30%左右。
据联盟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政策到位加上核心技术的突破,推动了我国脱硝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的需要,SCR脱硝催化剂市场即将大规模启动,预期2010年~2020年脱硝催化剂需求量将达到500000m3。采用自主钛钨粉可以节省成本约22亿元,宽温度催化剂推广,相对于现有中温商业催化剂,成本降低约20%,减排NOx约1700万吨,减少经济损失270亿元。
【概念股掘金】
东江环保(002672):行业无疆,扩张有道
来源: 东方证券 撰写时间: 2012-12-07
固废资源化利用产业空间很大。环保行业“十二五”规划之后,固废行业各项细则不断出台,固废行业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废物资源化产值近年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2010年实现产值超过1万亿元,约占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的60%以上,预计到2015年我国废物资源化产值将有望达到2万亿元。分析师估算2011年全国PCB工业蚀刻废液中可资源化利用的铜盐(五水硫酸铜)含量有55.7万吨,而公司去年的铜盐产量仅为4万多吨,公司面临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公司未来项目储备充分,3年处理能力有望扩张4倍,公司主要业务是工业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处置,主要布局在广东省,占比57%。公司已建立起一条针对固体废物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完整业务链,是固废处理行业内布局最全的企业之一。目前权益固废处理能力已经达到30万吨规模,从目前项目储备统计,2015年将达到120万吨以上权益固废处理规模,成长将达4倍以上,短期看,清远新绿,珠海清新和嘉兴德达并表能够贡献少量业绩,2013年韶关水淬渣项目、龙岗区工业危废基地等项目产量提升将有望带动业绩增长。
核心竞争力来自于综合的运营资质和行业经验带来的高客户粘性,且双赢的并购战略。固废处理行业有着明显的规模效应,公司综合固废运营资质和行业经验将完成一站式收集,客户粘性较高,此外,公司通过合理的并购战略,达到收购方和被收购方双赢的格局,如昆山项目,分析师认为公司能够将外延式增长继续进行下去,继续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财务与估值
成长确定性较高,给予增持评级。分析师预计公司2012-201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83、2.43、3.13元,可比公司2013年平均估值为19倍,基于公司业务模式介于格林美和桑德环境,成长性比较确定,给予公司30%的溢价,对应2013年PE24.7倍,目标价60.02元,首次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龙源技术(300105):脱硝补贴电价提升将加快订单的签订
来源: 世纪证券 撰写时间: 2012-12-14
近期市场表现分析:公司最近一个季度走势明显弱于大盘与可比公司,主要原因有:(1)宏观市场方面:公司所处的火电行业景气度不断下滑、火电脱硝补贴不足导致火电企业脱硝积极性不足、电厂余热利用受到火电企业盈利下滑影响较大;(2)公司业绩低于预期:201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8120.9万元,同比增长10.72%;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仅为872.5万元,同比减少14.02%。
有利因素:(1)脱硝补贴电价提升的预期。分析师预计2013年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对火电机组脱硝改造1.1分/千瓦时的补贴,分析师预计新增火电脱硝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00%以上。参考火电脱硫电价出台后,脱硫机组投运的情况,分析师预计2013年成为火电机组低氮燃烧改造最高峰。(2)火电企业盈利的改善。经过2012年煤炭价格的大幅下跌,火电企业的亏损面大幅减少,从上市公司净利润及现金流增长看,2012年出现大幅增长。火电企业的盈利改善将有助于公司业务的拓展,同时回款情况将出现大幅改观。
不利因素:如果脱硝电价补贴提升至1.1分/千瓦时,则基本可以弥补新建机组同步脱硝成本,但对于原有机组技改脱硝仍存在0.2分/千瓦时的差距,对于火电企业仍有一定的压力。同时脱硝电价补贴实施时点不确定,可能造成2013年火电脱硝前高后低。另外,随着低氮燃烧需求的开启,竞争也将加剧,武汉天和、燃控科技等更多企业进入到前端脱硝领域,毛利率将受到影响。
盈利预测:分析师下调2012-2013年EPS,分别为0.81元、1.06元,对应2012/2013年动态PE分别为24/18。公司未来业绩超预期依赖于整个电力行业盈利能力转好以及火电脱硝的大力推进,维持“增持”评级。
国电清新(002573):拟收购脱硫运营资产,扩张业务规模
来源: 安信证券 撰写时间: 2012-12-10
公司拟收购524万千瓦机组脱硫运营资产,收购价格约8.8亿元:2012年12月6日,公司分别与5家电厂签署了14台524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的脱硫资产收购协议,5家电厂拟将各自脱硫装臵及相关资产转让给公司。本次收购价格约8.8亿元,折算收购单价为168元/千瓦时,较托克托电厂脱硫运营资产收购单价低。收购资金主要来自于超募资金。
分析师预计收购资产增厚业绩0.22元/股~0.26元/股:假设收购资产对应年利用小时为4500小时-5000小时,在脱硫电价为0.015元/千瓦时情况下,预计所收购脱硫运营资产能够贡献的净利润为6646万元-7751万元,折合每股收益为0.22元-0.26元。
脱硫运营 脱硫EPC双重驱动成长:“十二五”期间脱硫投资需求合计730亿元,预计大量火电脱硫设施存在技改需求。在此背景下,公司可能继续通过收购的方式扩大脱硫运营资产的规模。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利用债务进行融资的空间仍较大。
在传统的湿法脱硫EPC业务中,公司具备项目经验和技术优势,并计划重点在技改领域开展业务。凭借公司项目经验和多年技术积累,预计脱硫EPC业务将回升。此外,公司与神华胜利电厂签订的8亿元干法脱硫EPC项目,有望在2013年启动。
投资建议:维持公司盈利预测,分析师预计2012年-201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8元、0.82元、1.01元,3年间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为63.70%。分析师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维持“买入-A”评级,预计6个月目标价为23.0元。
九龙电力(600292):华丽转身环保公司
来源: 万联证券 撰写时间: 2012-12-06
九龙电力是一家由中电投集团控股的,以发电与电力环保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也是我国较早介入火电厂烟气脱硫领域的上市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远达环保是我国首批脱硫特许经营的专业脱硫公司之一,公司出售电力相关资产方案实施后,发行人将逐步从电力和环保业务为主营业务逐步转型为以环保产业为单一主营业务的模式,未来发行人将以脱硫业务为核心,加快发展脱硝业务、水处理业务,并关注核电厂核废业务领域等新业务领域。九龙电力作为中电投集团环保产业发展的平台,将充分发挥中电投集团的整体资源优势和公司自身的专业优势,做强做大环保产业,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科技环保上市公司。预测12-13年EPS0.29元、0.42元,对应PE38倍、26倍。公司股价已经反映了一定的注入资产提升盈利能力的估值溢价,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2012年11月22日,分析师实地调研了九龙电力,与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黄青华女士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公司最新的经营状况。
调研结论:
脱硫特许经营业务已成为目前公司的利润支柱:目前公司拥有10个脱硫资产特许经营项目,脱硫机组装备规模达到1350万千瓦,其中11年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收购了中电投集团下属企业拥有的中电投平顶山鲁阳发电2×1000MW机组等7个脱硫资产项目,12年公司公告变更部分募投项目,将原收购项目黔西、黔北电厂脱硫资产更换为河北良村、江西景德镇及贵溪二期的脱硫资产项目,同时,公司收购的朝阳燕山湖等在建机组陆续投产,公司脱硫资产特许经营项目达到1350万千瓦,脱硫特许经营业务利润已成为公司目前的利润支柱。
脱硝市场已然启动,公司在手合同金额同比大幅增长:随着国家已颁布的《火电厂大气排放新标准》要求自2012年1月1日始,所有新建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排放量限值为100mg/m3,旧机组改造在2014年7月1日前完成,新机组安装和旧机组改造都有巨大需求,12年以来脱销市场明显启动,公司上半年订单项目11个,累计金额10.3亿元,下半年公告4.7亿元(以大股东集团下属项目为主),包括未公告规模,分析师预计12年全年签订合同金额超过20亿元。脱硫项目建设周期一般1-1.5年,脱销项目建设周期一般约8-12个月,在手项目为13-14年业绩增长奠定基础。同时,公司已完工脱硫建设项目成为脱销项目的重要来源,脱硫装置的建设有助于公司在争取脱销装置的项目建设中占据主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测12-13年EPS0.29元、0.42元,对应PE38倍、26倍。公司股价已经反映了一定的注入资产提升盈利能力的估值溢价,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