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乏年化收益6%的产品
短期资金池产品受到清理,发行减少,但从投资角度来讲,10月份以来发行的产品并不乏吸引力大的产品。
比如,近期有一些银行发行的股票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很高。星展银行10月9日发行的2011年消费时代,品质生活”系列12个月PPR集团股票挂钩人民币结构性投资产品EZFC,预期最高收益达28%;其次,还有光大、法兴、渣打等银行10月份发行的几款股票投资类产品,预期最高收益也达10%~12%。
上述深圳某股份制银行理财部门的资深人士对本报表示:“购买这种投资到股票市场的产品,也要看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对股市未来走向的判断。现在银行重推的还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因为客户都很喜欢,现在客户不喜欢收益不确定的产品。”
对稳健投资者来说,一些半年期左右的债券和利率组合投资产品、票据类产品不乏高收益者。
以10月份一些银行发行的期限在五六个月的债券和利率组合投资的产品为例,比如渤海银行多款此类产品年收益率可高达6.4%~6.8%,其他银行普遍可达年化收益6%。11月份,债券和利率类产品的投资收益普降,收益率高的仅为5.6%左右,低的至3%多。
票据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也颇丰。建设银行10月份发行的多款半年期左右的票据类产品,年化收益达5.6%~6%。
一位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资金运营中心的人士对本报表示,现在票据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较高,“上个月底一年期回购票的利率达到10%~11%,因为市场上这种票出来的不是很多,规模也不大。11月初有所下降到9%,这与市场上对信贷有所放松的消息有关。但如果做成产品到投资者手上,也应该有6%左右的收益。”
10月份发行的信贷资产类产品,一年期的收益率达5.4%~5.8%。而单纯的利率投资产品,多为半年期之内,年化收益在4%~5%之间的为多。
银行系QDII仍大面积亏损
与此相对的是,银行系QDII产品仍因投资大面积亏损受到高度关注。据本报记者统计,截至11月3日,在中外资银行至今还存续的243款QDII产品中,144款累计收益仍为亏损,10月份亏损尤其严重。以兴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环球2号港股基金宝为例,该产品在7月份净值还在0.7元以上,8月维持在0.6元以上,而从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净值则一路下滑到0.6元以下。
中信银行的“港股早班车”QDII4号人民币款,10月12日净值仅0.4675元,属亏损最为严重的QDII产品之一。该产品的投资标的为霸菱香港(中国)基金,11月8日到期,目前已为客户提供展期选择权。
一位中资银行业财富管理部人士对本报表示,银行系QDII大面积亏损一直未能扭转的主要原因是当初QDII出海时机选择不当有关,现存的银行系QDII产品大部分发行于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时段,当时金融危机还未全面爆发。而如今金融危机还远未化解,致使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恶化。
因此,银行系QDII大面积亏损的宏观经济背景仍未改变。“9月份很多QDII净值下滑的原因,就是外围欧债危机继续恶化,导致市场全面看淡全球经济,资金从大宗商品等各类资产中撤出,市场恐慌情绪继续升温引起的。”(秦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