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中介卧底银行调查:信用卡申请人资料被篡改
发布时间:2011/10/26 21:23:49
 
文章内容

如何整改:

信用卡营销机制是根源所在

寻找病原的根本,只能是基因。同样,一切的现象,都不会只是在某个事件中出现的某个外部因素所导致的,追根究底,关乎体制。

各大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争夺,导致了信用卡竞争的白热化以及当前的混乱。

信用卡业务部门之所以能够有卧底混进去,这和银行信用卡部门本身对应聘者的信息审核有关。小王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一般来说,只要是个人,一般都能进入到信用卡部门。这个没什么资格限制的。”低门槛给卧底创造了机会。

据悉,宁波地区的信用卡营销人员的招聘工作很多都是委托第三方中介公司完成的,专项培训连一星期都不到,就可以直接上岗。

此外,目前各大银行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以进件数量作为信用卡唯一的考核标准,并且对数量有严格的规定。小王说道,“信用卡营销部门的员工、组长、部门领导,每个人指标都不一样的。领导也要达标的,所以,只要下面的人有卡上报,他就不会理员工其它的事情。”

一位银行业人士透露:“由于信用卡营销部门人员很少在工作地点,经常出去跑,所以卧底身份很难被察觉。此外,因为信用卡考核机制的单一,使得中介卧底能更快地搏出位,崭露头角。”

在信用卡有关的风险事件中,银行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营销人员是以银行的名义去开展工作的,它的行为代表着该银行的行为,客户信任的不是某个信用卡营销人员,而是这家银行。而一旦,其客户资料被泄露,出现风险事件,客户会把这一切归咎于银行。一些银行的不作为,会使客户流失。这有关银行和客户的共同利益,使银行面临的很大的声誉风险。

为了减少卧底风险,知情人士表示,最根本的还是清楚认识到信用卡行业的状况,找准市场中的地位,不要盲目追求发卡量最大化,追求效益最大化。当定位清晰后,银行应加强管理,从招聘环节到考核环节,到最后风险发生的处理方式都应去认真探索。(理财周报 张慧宇)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 ·中介卧底银行调查:信用卡申请人资料被篡改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51La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