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报记者 张慧宇/文
近来,民间借贷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有一个问题就更加不容忽略,那就是借款人如何还钱,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人则各显神通,其中信用卡套现就是常用一招。
前一段时间,民间借贷利率呈现大幅飙升,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信用卡套现业务,部分中介公司的信用卡套现业务异常火爆。信用卡营销混乱,一直是各大银行的诟病。最近,在信用卡营销中,出现了资金中介“卧底”现象。
华东区一位银行业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道,“国庆前夕,宁波银监局向宁波辖区各大银行下发了《监管信息》,主要是就资金卧底现象做出风险警示,提出防范措施。不过这是一份内部文件,宁波银监局要求保密。”
发文背后:
卧底真实身份去应聘,努力搏出位
所谓的资金中介“卧底”是指,一些中介公司采取蓄意应聘商业银行信用卡营销岗位的方式,潜入到银行信用卡营销团队内部,以此来获取更多的内幕资料和客户信息。同时,在获取信息后,中介公司利用信息建立通畅的信用卡进件通道,办理信用卡从而套现,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
据知情人士透露:“宁波银监局针对这种中介卧底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所以才会下发《监管信息》。”
据了解,宁波银监局之所以会去进行专题调研,主要是源于此前有人到宁波银监局投诉,时间大约在8月下旬。投诉内容主要是关于信用卡营销人员擅自修改收信人资料的情况。
“听说,宁波地区一家银行信用卡营销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把客户资料中收信人的一些信息擅自进行修改并复印。在离职后,该信用卡营销人员便利用修改后的信息到其它银行去申请办理信用卡。”
而后,宁波银监局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资金中介卧底在今年下半年不断增加并且风险扩大。这种案例每年都会发生,只是因为今年情况更加恶劣些,这和货币政策的收紧有关。卧底其实并不是那么好做。不管它到底有多低端,都要够专业。
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到银行的信用卡营销团队,有些资金中介冒着危险甚至不惜以真实身份去应聘营销岗位。一位在信用卡营销领域有着四五年经验的小王透露道:“在圈子里,有听说过这种情况,不过也不知道是谁,因为人员流动实在太快了。而且,很多人都用的是假名,用好几个名字同时挂在一家或多家信用卡部门。”
小王便一人用了两个名字在它的部门,同时他还在别的银行信用卡部门做。不过小王强调,他只是想一人赚多份工资,并不是为了窃取银行内部的资料。
“我们有个人征信系统,会和一些机构进行合作。有些银行是会对应聘人员信息核实的,不过现在很多银行都不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就像我们,很多资料都是伪造的,有些部门领导知道都不会拆穿的,因为部门领导也有业绩指标压力。”
除了会以真实身份去提高应聘成功率外,进入到银行信用卡内部以后,相比一般的员工,卧底人员会表现得相对积极些,进件数量会很多,不过里面有很多是掺杂了大量的虚假信息的。
“一般来说,进件数量越多,就能更快地获取独立开展营销工作的资格,掌握很多银行内幕的资料,卧底一般都是这样的,要先搏出位。”知情人士说道,卧底一般都做不成,他们一般会很快就离职了,然后改动自己的各种联系方式,在之后,他们便以用窃取来的信用卡申请人的相关信息资料去别的银行申请办理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