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减持是我国股市现阶段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证券监管部门近期内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用什么方法来减持数量巨大的大小非将直接关系到我国股市未来几年的健康与以展。正因为如此,证监会对大小非减持拟采用二次发售的方式立刻引起了投资者和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
尽管有关二次发售细则还在制定当中,但从8月22日证监会有关方面负责人的发言中,我们对二次发售有一个初步的判断,那就是这一方案对股市并非利好。
不限制大小非流通
在22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强调,对解除限售的大小非“没有丝毫意思不让其卖”。也不会通过限制大宗交易系统或二次发售机制,给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打造另外一个市场。“股权分置解决以后不会再搞市场分置”。二次发售的定价机制,大体上将以二级市场价格为基准形成价格基础。很显然,证监会在这个前提下制订出来的二次发售方案,主要还是为大小非减持开辟绿色通道。这同投资者之前所期望的加大对大小非减持的限制力度有很大差距。比如,对大小非减持征收暴利税或者将大小非减持的时间延长到10年之内完成,每年减持解禁股的10%。
打散大宗股份并不能延长减持的时间
该负责人表示,在完善大宗交易机制过程中引入二次发售机制,首要目的在于打散、拆细大宗股份。在目前渡过锁定期的包括股改形成的限售股份大宗交易机制下,转让仍是一对一进行,如果受让者在二级市场出售,仍会对市场形成冲击。而一旦打散、拆细大宗股份,则由于受让人增多,预期多元,可以使大宗股份在二级市场的流动动机和时点分布趋于分散,从而减小对二级市场的冲击。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如果真正将大宗股份拆细,实际效果可能并非如管理层设计的那么理想。特别是当股市处在大幅下跌的情况下,那些受让的小股东为了减少股市下跌带来的损失,很可能会加快减持的速度。根据中金公司公布的7月份统计的数据,截至7月底,“大小非”们共减持股改限售股258.56亿股,占累计解禁数量的29.78%。其中,大非合计减持的比例为17.24%,而小非则减持了43.51%。小非减持的速度是大非的两倍半。同样,如果将大宗股份打散,不仅不会延长减持的时间,反而会加快减持的速度,给股市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次发售并没有确定是否经过证监会批准
对于二次发售是否需要审批,该负责人表示,这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二次发售需要通过证监会批准,那么,证监会完全可以根据股市的具体情况和承受能力,人为地控制二次发售的速度,从而延长大小非减持的时间,真正为股市减压。但是,证监会这样做的可能性极小,因为这同证监会有关方面负责人的“不限制大小非流通”的发言明显不符。而如果二次发售不需要通过证监会的审批,那么,“大小非”们直接从二级市场减持不是更好吗,何苦要做那种既花钱又费力的傻事呢?
因此,证监会正在制订中的二次发售方案只是为大小非减持开辟的又一条通道,而不是投资者期望中的救市利好。
[责任编辑:rockey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