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股“惑”系列之四:信披违规频现 已成A股毒瘤
发布时间:2011-10-2 22:07:53
 
文章内容

股“惑”系列之四:信披违规频现 已成A股毒瘤

编者按:数据显示,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共收到63份处罚,上市公司的违规原因主要集中在“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等层面,其中,“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出现最多,共有51份处罚与之相关。而正是由于上述信息未能做到及时、公正、客观披露,误导了投资者。

虽然有为数众多的公司被查出种种信披不实等事项,但从处分类型来看,共有9家公司被处于公开处罚,8家被公开批评、2家被公开谴责、其余则均为责令整改。

因违规违法行为给别人带来损失,“赔钱”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在我国证券市场上,长期以来民事赔偿却是困难重重。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规行为依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相关制度的不健全是重要一点。

信披违规频现

一、“迟来的公告”频频出现

*ST盛润A公告披露为高管开绿灯 涉嫌信披违规

根据深交所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股份变动情况显示,班武于9月21日以21.85元的均价购入*ST盛润A1.04万股,而此时的职务一栏中,班武仍为董事。但在9月26日,*ST盛润A则发布公告,称班武已于5月26日离任独董,对于独董离职公告为何迟到4个月之久记者数次联系董秘魏传义无果。

“独董离任是很重要的信息,但*ST盛润A信披迟到4个月已是明显的违规,应该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科达股份信披多次违规 公司及高管被罚逾百万

科达股份曾于2009年7月16日、2010年5月19日接到中国证监会济南稽查局调查通知书,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目前该案已调查并审理终结。

证监会对科达股份处罚的原因,包括未对土地出售事项以及大量关联交易作及时披露;此外,也有对土地收购事项的虚假记载,把2006年的转让土地事项记入了2008年,导致财务账目混乱,在多年年度财务报告中也存在多处虚假陈述。

苏宁环球涉嫌信披违规 或为5亿解禁股套现铺路

苏宁环球将“注入矿产资源”传闻最早出现在6月下旬股吧。坊间盛传,公司大股东江苏苏宁环球集团将向上市公司注入集团参股40%的江西环球矿业相关资产。

从千亿合作项目的披露时间来看,苏宁环球明显存在信息披露违规的行为。深圳私募人士指出,如此重大的项目合作居然比正式公告提前近十天就已经在公司网站上公布,这与此前中国宝安的石墨矿及石墨烯的操作手法如出一辙。

8个月内63家上市公司被曝违规

数据显示,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共收到63份处罚,而在2010年和2009年全年,包括交易所、证监会及当地政府在内的各式处罚主体共对A股上市公司分别发出52份处罚。上市公司的违规原因主要集中在“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等层面,其中,“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出现最多,共有51份处罚与之相关。而正是由于上述信息未能做到及时、公正、客观披露,误导了投资者。

违规的内容显示,在这些被处罚的事项中,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2003年甚至更早之前。以银河科技为例,公司被查出存在虚增2004年及2005年销售收入、隐瞒关联方资金往来等事项。虽然银河科技被中国证监会公开处罚,但对于根据此前信息做出判断的投资者而言,已于事无补。

将完工项目还在环评中 华北制药被指信披违规

下一页:公告蓄意隐瞒部分实情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图文]股“惑”系列之四:信披违规频现 已成A股毒瘤...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