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产业资本再抄底 连续两个月净增持
发布时间:2010-7-2 18:00:38
 
文章内容

6月末的A股市场最终选择了向下突破,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最终被定格在2398.37点,单月指数下跌7.5%。不过,面对A股市场的惨烈暴跌,有产业资本却选择了逆流而上。只不知,此次抄底是否会再成功。

6月29日、30日,国内外两大行业巨头三一重工、IBM分别发出了抄底信号。其中,三一重工控股股东三一集团在二级市场耗资3734.82万元增持208.3万股三一重工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0864%。而IBM中国公司则选择了以大宗交易方式受让了亿阳信通591.7159万股流通股股份,交易价格为8.45元/股,较当天收盘仅折让3%,成交金额近5000万元。

“控股股东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点增持,主要是因为公司股价与价值之间的差距较大,希望通过增持给市场传递一个信号,给投资者以引导。当然,市场波动也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7月1日,三一重工董事、高级副总裁赵想章对本报记者表示,“此外,公司大股东依旧看好工程机械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以及对公司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充满信心。”

统计表明,尽管产业资本进场初期或被套,但长期来看,产业资本低价买入的时点往往是金融资本甩卖股票砸出来的底部。

连续两月净增持

尽管中国股市已经连续第三个月下挫,但产业资本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月度净增持。据深圳证券信息公司数据中心最新统计数据表明,6月份大股东合计增持2.84亿股,相比5月增持2.79亿股,增加了481.91万股,略增1.7%。

此前5月份部分大股东也逆势掀起增持潮,使得A股市场近一年半来首度出现月度净增持,而该月沪综指累计下跌9.7%。

5月份22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金额总共达到31.6亿元,是减持金额的1.68倍。

6月份增持总量最多的公司是大唐发电,其控股股东大唐集团公司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国大唐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增持了2.4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98%。

此外,个人股东也呈踊跃增持态势,美欣达股东周信刚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增持610.15万股,占总股本的7.52%,取代美欣达集团,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最新的大股东增持案例则是三一重工。公司控股股股东三一集团拟在未来6个月内,在三一重工股票价格不超过20元的前提下,将继续增持公司股份,此增持计划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含已增持部分的股份)。如上述期间三一重工股票价格超过20元人民币/股,则后续增持计划不再实施。

此次增持前,三一集团持有三一重工13.5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6.225%,增持持有股份数将达13.57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6.311%。

赵想章称,按增持上限1%计算的话,公司此次增持计划最多拟投入4.82亿元资金。

对此,兴业证券分析师吴华表示,如三一集团此时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认为上市公司处于中期估值底部。

吴华称,按目前公司的销量保守估计计算,公司今年每股收益约为1.37元,对应公司增持价格的PE为13倍;中性估计计算的话,公司今年每股收益约为1.51元,对应公司增持价格的PE为11.9倍。

就行业PE而言,工程机械行业从2004年以来最低的PE基本在10倍左右,而目前三一重工对应2010年的静态PE已经接近10倍,2011年的动态PE已经不足10倍。

产业资本嗅觉敏锐

“产业资本的嗅觉比金融资本更为敏锐,当其认为价格高估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卖出,反之亦然。”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冯伟称。

兴业证券策略研究员聂清廉指出,产业资本处于企业经营第一线,最先感知经济、行业、企业运行状况,因此对股价的判断力可能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随着今年下半年全流通时代的到来,产业资本在资本市场的定价话语权也将逐步提升。

国泰君安研究员张昂表示,从2004年至今以来的数据来看,A股市场共发生过两次增持高峰,第一次发生在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当时上证指数波动区间在1000点到2000点之间,第二次发生在2008年下半年(从5月开始),总体趋势是市场越低,增持数量越多。

通过对历史上二级市场两次增持高峰的研究发现,大市值和大股本的股票容易被增持、低控股度的股票、托宾Q值低的股票容易被增持。

如果采用市场上现在流行的托宾 Q值分析法进行分析,Q=企业总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总资本的重置成本来计量,可以看到两次高峰期间都是小Q值股票被增持的可能性远高于大Q值股票。

此外,从估值角度来看,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偏好一致,PE和PB低的股票更容易被产业资本看上。

此前,三一重工控股股东三一集团曾二度斥巨资抄底大获成功。2005年6月,三一重工实施股改后,在大盘走势较弱的市场大背景下,三一集团发布公告称,三一集团决定增持公司流通股股份,投入资金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增持规模不超过其总股本的5%。其后,三一集团从2005年6月17日开始从二级市场持续增持三一重工股票。两个月时间内,三一集团从二级市场共增持三一重工股票1031.75万股,占总股本的2.15%。

2005年10日,当三一重工股价跌至6元多左右附近时,三一集团再次掏出不超过2亿元资金进一步增持流通股。从2005年6月17日至2006年6月9日,三一重工大股东三一集团和三一汽车共同从二级市场累计增持三一重工股份2400万股,占总股的5%。

事实证明,尽管三一集团增持后公司股价最低曾跌至5.41元的历史最低价,但随后的走势证明了公司大股东是抄了一个大底。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里,三一重工股价一路上扬,2007年4月18日,公司股价最高冲高至70.80元。

不过,赵想章称,公司看中的并不是这部分增持带来的资本利得,而是作为公司市值管理的一部分,希望通过公司的积极引导,使投资者对公司股票投资价值有合理的理解。也就是说,当公司股价低估时,通过增持、锁定等多种形式提振市场信心,而当股价高得离谱时,给投资者以善意的警示。


相关文章
  • ·(观察)连续两月现净增持 产业资本“抄底”热情高涨...
  • ·产业资本再抄底 连续两个月净增持
  • ·政策底未明 产业资本增持表明市场底已不远
  • ·[图文]世基投资:产业资本动向对市场估值的启示
  • ·江南证券:产业资本眼中底部尚未到来
  • ·越减越涨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分歧加大
  • ·金融危机下沿海产业资本加速拓展内地空间
  • ·产业资本“无奈”入市基金专户理财悄然升温
  • ·[图文]广州万隆:产业资本将主导09年结构性机会
  • ·[图文]宝商集团:低价商业龙头 产业资本狩猎对象
  • ·宝商集团:产业资本低价狩猎对象
  • ·大小非趁反弹再掀狂抛潮 产业资本开抢便宜筹码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