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迷失还是蜕变:A股漠视利好 放大利空成常态
发布时间:2010-6-23 17:24:03
 
文章内容

全流通“悬河”

导致市场持续下挫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股市供求关系的失衡。

“大小非解禁导致有效流通市值快速增加、融资速度相对过快等因素,使得股票供给加快,而资金的供给则显得不足。这导致了市场供求出现失衡。”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首先,全流通不啻为中国股市一场“大跃进”式的扩容。到2010年底,无限售条件股份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例将增加为90%。流通股比例的扩大,必将带来有效流通市值的增加,这无疑是给A股市场带来资金压力。

从大小非的减持统计看,持续的失血正在让股市的躯体越来越虚弱。

“虽然每月的减持规模数亿元,占每月交易额的比例很低,但正如一头大象,虽然一次失血不多,但多日持续的结果,是躯体越来越虚弱,最后是再也支撑不起庞大的躯体而不得不倒下。”仇彦英说。

据知钱俱乐部总经理向贵成分析,未来的A股市场,如果参照全流通的港股2008年市场底部6.5倍的市盈率、1.5倍的市净率和美股14倍的市盈率,整体估值仍有下降的空间。

“当然,A股作为新兴市场会有相应的溢价。但相比当前的估值,A股全流通时代的价值回归之路还很漫长,之前的估值体系将面临瓦解。”向贵成说,这是市场为全流通必然付出的一个代价。

估值回归

伴随着市场下跌,5月初,当一则“A股市盈率已经降至1664点甚至998点水平”的消息,在市场中蔓延时,引来的不仅是极度的恐慌,还有迷惑和不解。

似乎经济和政策形势都还没有坏到2008年的低点,为什么股市会跌至历史估值的极限呢?这成为困扰市场的又一个疑点。

市场人士统计得出的另一组数据也显示,1999至2008年这一个完整的10年经济景气周期,A股PE(市净率)的中枢在27倍。而A股今年6月初的PE为22.5倍左右,相比历史估值,其偏离度为17%,数据上也确实已经存在明显的超跌。

向贵成认为,随着全流通的全速推进,A股其实早已发生了质变,估值的中枢正在明显下移。因此,对比全流通之前的股市市净率,已经没有意义。

这是因为,在全流通背景下,由于大批限售股持续解禁,流通市值急剧膨胀,而市场承接资金的相对增长,远远低于流通股市值的增长幅度,必将导致市场供求的严重失衡。其深层的背景是,在中国股市畅行20年之久的流动性溢价,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让A股估值回归的第二股力量,来自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A股市场中的权重股主要由金融、石油化工、地产、资源,以及重工业制造企业构成,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行业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能耗大、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将是未来经济调结构的重点。”向贵成告诉记者,未来这些传统行业的高成长时代将不复存在,对应其整体估值必然下滑,届时A股的估值体系与国际接轨将是历史必然。

此外,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作为在丰富金融市场工具的同时,二者所引入的做空机制,也将对A股市场盈利模式和估值体系带来冲击。

这意味着,2010年的A股,相对于2008年,短短两年时间,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

(财经国家周刊)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 ·迷失还是蜕变:A股漠视利好 放大利空成常态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