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四,万三,万二点五……
沪上券商营业部给出的股票佣金,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在这么低的佣金下,券商拿什么赚钱?
某券商营销中心的金牌客户经理陈鹰(化名)是上海本地人,去年大学毕业,应聘成为这家券商营销中心的客户经理。虽然从一文不名的新人做到千万级客户经理,但绝大部分时间里,他的月收入没能超过三千。虽然如此,家底殷实的他还是继续坚持在这里掘自己的“第一桶金”。
激烈的竞争之下衍生出的还有种种行业潜规则:以极低的佣金招来客户后,在某些时段偷偷将佣金调高,然后再调回去;冲交易量时,则用朋友的账户冲,个别极端的做法甚至是盗用客户的账户和密码,买卖股票以冲交易量。
用青春赌明天
陈鹰的收入为底薪或提成。刚进来时底薪为1500元,提成是净佣金的1/4左右。所谓净佣金,是他给客户的佣金率减去万二点五,再乘以客户的交易量。当提成的总额超过底薪时,陈鹰的收入就是提成;当提成不如底薪时,陈鹰的收入就是底薪。
对陈鹰来说,提成好比“画饼充饥”。以佣金万六计,月交易量要达到1700万元,佣金总额方达到1500元。而陈鹰进入这行以来,万六的佣金是昙花一现,现在他开出的佣金都是万三万四了。好在陈鹰的客户资产达到千万级后,公司给他提高了底薪,一个月能拿2000块出头。
这点薪水还不够基本开销,所以陈鹰还在“啃老”。陈鹰的父母见到儿子待人接物的能力有所长进,便支持他继续从事这份工作。陈鹰的“啃老”,不仅体现在钱,更体现在资源——他的主要客户,几乎都是父母介绍。
“我的客户结构就是两个大户以及一些五十万级别的客户,大户每人有两三百万资产,这些几乎都是父母的朋友。” 陈鹰说。
在靠父母的人脉撑过最初的阶段时,陈鹰刻画着未来发展客户的蓝图:“我希望我的客户都能再给我转介绍一个新客户。”此外,陈鹰也会给陌生人打电话,并有成功获得对方信任,将对方变为客户的经历。可是,这些客户的资金量都很少,大概在10万左右。
在这个营销的过程中,陈鹰并没有收获太多白眼。“毕竟我不是让别人出钱买东西,只是到我们这来开户。”
跟陈鹰同一批进来的客户经理,多像他一样年轻,有70%的人已经离开。留下来的人,几乎都是家境不错的。他们和他一样,最初都是发展父母的朋友,朋友的父母作为客户。只有家境不错的年轻人,才能掘来这“第一桶金”,并且能够忍受微薄的工资。
他们不全是上海人。这个营销中心也愿意招老家在发达地区的年轻人。“我们同事就有温州人,他找来的客户就在温州的营业部开户,交易量算他的。”
“祸”起营销中心
在陈鹰的上司李景(化名)看来,陈鹰的情况,代表了很大一批客户经理。
这批客户经理,任职于券商的营销中心,和传统的“坐商制”不同,他们会走出去拉客户来开户。
营销中心起源于国信证券。2003年,国信证券收购了民安证券福民路营业部的牌照,把深圳的5个营业部的银证通业务合并进来,形成了一个营销中心,这就是后来的深圳泰然九路营业部。后来,国信证券发展出一整套营销机制。
随着国信证券在经纪业务领域声名鹊起,营销中心这一机制,被其他券商纷纷仿效;2009年,在全国券商营业部的数量增家了1/4,即1000家的大背景下,营销中心又得以发展壮大。
国信证券经纪事业部副总裁夏忆向记者表示:“国信证券在经纪业务上做得好,是因为总公司有一整套的制度支持”,其中有一条便是国信证券的客户经理都是公司的正式员工。
对此,李景表示:“这一点绝大部分券商都是这么做的。但像陈鹰他们,其待遇和正式员工有很大的差别。陈鹰签了合同,有四金,但不参与年底分红。”
营销中心和券商原有的经纪系统“双轨制”,并不止表现在对员工的待遇,也在于这两拨客户的佣金。
李景告诉记者:“在券商中间,营销中心和原有的投资顾问系统有‘防火墙’。公司禁止营销中心跟公司的老顾客接触,怕客户经理从老客户中挖人。这种挖人,反而会削减公司的利益。这些旧客户的佣金还是按原来的水平。如果有旧客户知道新客户佣金很低后会去营业部吵,营业部会把旧客户的佣金调低。这种现象慢慢多起来了。”
这一说法,与统计数据颇为吻合。
中投证券研究主管王鹏在6月7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根据上市券商一季报数据测算,券商在2010 年一季度股基权综合佣金率为0.1091%,相对于2009年同期的0.1267%,同比下滑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