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网6月11日讯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经理周金涛在《新财富》杂志6月号撰文称,二季度是全球经济被动型库存周期复苏的最高点,也是经济复苏的终结时刻。处于大拐点之后阶段的中国,将进入一个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而刺激政策将把中国经济对投资的依赖推升到极致,这是逆工业化规律的经济增长。对这种逆工业化规律增长副作用的消化以及寻找经济增长点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大拐点之后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周金涛指出,周期性行业被抛弃,而战略新兴产业依然高高在上,这就是本次调整中的市场特征。这种市场特征自2009年四季度以来慢慢走向极致,估值的分化在质疑中已经越来越被认同,市场的运行模式可能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根据我们对经济周期和中国工业化运行规律的理解,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已经将市场在过去5年牛市繁荣中的理论体系全面颠覆,市场可能进入一个原点区。
他表示,按照周期的规律,在库存周期的高点之后,会出现一个阶段性的滞胀期,至少在2011年上半年之前都是如此,但从需求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的易变性来看,滞胀可能是短期内的一个阶段性特征。中期来看,本次滞胀向通缩的过渡也许是迅速的,需求不足仍是未来拐点后的经济本质特征,滞胀仅仅是流动性过剩的后续效果,而不具备长期持续的基础。也就是在未来一年中,经济中的滞胀是一种假象,而经济向通缩的转换将会渐渐明朗。
至于未来的线索,周金涛称,全球和中国都以2010年二季度为界,进入了一个真正的原点区和迷茫期,这个迷茫期可能还存在着两个阶段,在未来的一年中,全球和中国的核心任务都是解决流动性过度释放的后遗症,这是一个在可见的未来最为痛苦的过程。而且,流动性导致的资产价格的易变性使得这个阶段更加捉摸不定。第一个阶段结束之后,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向,只有政策才是核心。所以,选择短期的投资思路一定是从政策出发去寻找线索,即政策红利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线索和前提。(全景网/陈丹蓉)
(陈丹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