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大跌中基金投资观念转变 估值不再成买卖标尺
发布时间:2010-5-18 18:46:01
 
文章内容

作为典型的大蓝筹板块,银行地产板块让人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们只有十几倍的市盈率,恨的是它们的股价如此不争气。

今年以来银行地产利空重重,再融资压力,流动性的收紧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都让银行地产承压。与蓝筹板块相比,概念股的估值水平虽然居高不下,却是今年以来的市场焦点,不断制造着“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神话,不过小盘股的流动性问题也制约着大资金的参与空间。

这样的市场环境,基金们该何处容身?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投资总监项志群:估值已不能成为买卖标尺

今年以来,由于收紧政策出台的时间有些超出多数投资者的预料,引发市场产生了大幅震荡。目前,市场对政策的评估和预期产生了较大的波动,压力较大。这种情况下,估值已经不能成为买入卖出的标尺。

我一直认为不同行业应该按照不同的估值标准进行衡量,不同成长性的公司同样也应该给予不同的估值评价。我们当然也认同高成长性的公司,其成长确定性越强我们会相应给予其不同的估值溢价,但关键是市场包括我们在内的投资者对其成长性的判断是主观的,不同投资主体的判断也不一样,唯有能够准确把握其真实成长性的投资人才能避免掉入高估值的陷阱,这里面有很多持续调研工作需要做。

我们在投资过程中更看重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及其发展空间,特别是可以享受高估值的企业将是重点,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有核心竞争力、发展空间巨大、成长速度有保障的公司身上。

我们会甄选出体现发展趋势和持续有效成长的公司,作为我们潜在的投资标的和持续的跟踪对象。最重要的是上市公司所在行业或市场的发展空间,以及公司本身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一直坚持把对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作为主要工作,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地沟通,持续地进行调研。经过我们深入地调查,对公司的治理结构、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执行力、市场整合能力及抗风险能力、企业的议价和定价能力等有了全面的了解,缜密地分析选出的个股,是我们获取超额收益的核心。

市场正在制造机会,我们会继续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核心策略,捕捉一些业绩具有长期成长力的潜质型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同时也会考虑波段操作的策略,中期则会跟随对通胀的预判作出一定的前瞻性布局。

对于银行地产,我们还要评估上市公司的未来价值和盈利空间,继续观察。在市场波动中,当我们看到关注的股票变得便宜了,就会加大调研力度,在密切跟踪的基础上,坚定中长期投资策略。

目前,我们重点关注新能源、新材料、3G及增值服务、环保节能、军工、稀缺资源、医药、三农、消费、高端制造、资产整合和整体上市等行业中具有可持续成长趋势的公司,精选个股,并且保持权重的平衡状态,以中长期投资为目标,追求超额收益。

鹏华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冀洪涛:经济发展模式开始改变

目前银行和地产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上相对较低的位置,客观上讲应该说基本合理,相对有所低估,但较低估也隐含较悲观的预期。政策导向仍是地产股的重要压力之一,在目前房价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多方博弈仍会持续,地产行业趋势调整和政策适度偏紧可能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所以地产的配置仍需谨慎。

银行股可能反映了更长远的悲观预期,但似乎有些过度,考虑到银行业的周期性是与宏观经济的长周期相对应,如果对中国经济有良好的预期,银行股确实或可中长期持有,但在配置的仓位方面需要谨慎,目前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短期因素,一方面股票供应较多,融资的需求较大对应新增资金的缺乏,另一方面政策偏紧导致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空间受限。

在大盘股疲弱的走势下,一些中小盘股成为资金关注的焦点,高成长是企业吸引投资者关注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也伴随较高的估值水平,在二者间要适度权衡,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但从经验来看,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值得在任何价位上买入,物美价廉和物有所值才是理性的策略,投资者可以通过PEG等指标去进行度量,或者用一些基本的常识来理性面对。

企业的基本情况仍是投资最关注的,静态的估值只是一个表象,一个结果,对未来的预期是最关键的。我们更多会从企业所处的行业及企业的行业地位入手,尽量的前瞻、准确的预期企业发展空间及业绩的增长,这将成为能否取得超额收益的关键。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不会一蹴而就,但千万不要轻视伟大的开局,资源的硬约束将成为转型的压力也是驱动力。投资者也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迎接新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产业资本投资的主导方向,当然也会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低碳(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与模式创新等等,还有消费升级受益的食品、医药、文化体育传媒等行业或领域的机会值得关注和适时参与。

此外,二线蓝筹可能具有一定机会,因其具备基数相对低,成长空间较大以及估值相对不高、流动性较好的多个特点,在目前流动性预期偏紧的情况下,未来可能机会更多,更受市场关注。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大跌中基金投资观念转变 估值不再成买卖标尺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