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大跌中基金投资观念转变 估值不再成买卖标尺
发布时间:2010-5-18 18:46:01
 
文章内容

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研究总监黄素丽:捕捉跌出来的机会

市场出现如此大面积的下跌之后,很多股票已经出现非常低的估值水平,普跌之后更出现了较大的投资机会。

考虑中国长期良好的经济增长前景,我们认为目前银行的估值水平偏低,随着目前的担忧因素逐渐放松,未来我们将考虑逐渐增加银行配置;在国家出台严厉打压地产政策背景下,我们基本认可目前地产的估值水平,但是由于未来地产的后续政策和房价以及销售等实际运行状况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不会增加地产的配置水平。

最近市场探讨比较多的是以银行地产为代表的大蓝筹的低估值和以一些概念股为代表的小盘股的高估值。尽管大蓝筹和小盘股之间从过去A股经验来讲的确存在较大的周期性转换,大小盘风格轮动也比较明显,但背后大的逻辑并不是简单的所谓市值比较。

大蓝筹股票基本都是些大行业,板块内各个股票差异性不大,所以使得这些股票在趋势一致时往往也表现出行业一致性表现;小市值股票往往由于个股性质差异比较大,所以往往符合阶段的投资风格。同样,在一部分小市值股票表现比较好的情况下,另外一些同样比较差。所以,小市值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未来很长时间的投资重在考虑个股特点,至于市值大小并不是主要原因;如果我们不看好市场,首先选择降低仓位。

现阶段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进行判断时,我们偏向于衡量的顺序为:政策敏感、业绩超预期、高成长、估值水平。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估值水平之间需要有一个平衡,因此我们认为PEG是衡量高成长和估值水平较合理的参考指标;但是对于不同行业特性和成长性的公司,我们仍认为差别定价非常合理,所以我们将能看到未来创业板、中小板企业将出现50倍动态市盈率的合理公司,也将出现20倍市盈率的高估公司,这背后将受到不同的真实增长速度决定。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急切需要转型和新经济诞生的时间段之间,我们未来将按照两大结构主线来选择股票:第一,在地产和出口面临较长期困境之后,内需无疑将成为下一个很长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和老百姓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的行业可能出现长时期的跑赢周期性板块,而这些行业由于其本身行业特点,一方面可以较好的抵抗经济波动,另外良好的企业也享受中国人均消费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机遇。

此外,新技术、新经济领域也将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的机会,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科技创新仍将会成为未来的持续关注对象,但是这其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的情况,所以对新技术、新经济这一主题我们未来仍要进行甄别,把握一些有真实业绩和成长的公司。相比而言,我们更看好大消费内需的相关主题,因为这些企业的基础本身也是健康和踏实的。

民生加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黄钦来:资金将回流大盘股

对于经过前期调整之后,估值水平已经较低的银行、房地产板块,我的看法是不能简单地通过市盈率或者市净率来看估值,判断估值水平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不同的行业以及每个行业的不同阶段,估值方法都不一样。

对于银行业而言,未来银行的盈利还是能够符合预期,或者即使低于预期,偏离也不会太大,所以我认为银行板块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投资品种。但相比较而言,房地产行业还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首先,房地产公司的业绩对于房价非常敏感,如果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房地产公司的业绩将随之产生很大的波动;第二,房地产作为资产的重要载体,较为普遍的估值方法是重估净资产值法,这一估值方法对房价非常敏感,原因在于房地产公司普遍负债都比较高。这意味着,资产价格即使只是出现比较小的变化,股东权益的变化都可能比较大。比如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资产价值为100亿,其中负债为70亿,股东权益为30亿,那么如果资产价格下跌30%,股东权益就被消耗殆尽,这就是很多地产股面临的情况。所以,对于房地产板块和个股的估值是比较复杂的,对于地产股未来跌幅的不同判断及由此所得出的判断结果,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别。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走势,我个人持较为谨慎的看法。从国内看,政策的紧缩力度比较大,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短期内还看不到紧缩政策有所放松的可能,最快也要到一两个季度以后。从国外的情况看,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也难以有根本性的解除。此外,股市本身扩容的速度过快,IPO和再融资的金额都非常惊人,远远超出了过去几年的规模。也正是由于这三方面不利因素的叠加,共同导致了近一个月来市场的连续下跌。

对于区域概念、世博概念、低碳、新能源等题材股和概念股,由于泡沫较大、估值过高,我们基本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在过去一段时间较为安全的位置上,我们曾经买入过此类股票,但在获得一定收益后就采取了卖出的策略。目前来看,题材股和概念股的价值回归只是刚刚开始,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此时如果盲目地去追逐市场热点,风险将会很大。

对于基金经理而言,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考虑如何“少亏钱”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考虑如何“多赚钱”。此外在市场结构方面,随着部分机构的减仓行为,在过去几个月追逐热点买中小盘股票的资金,会逐步回流到大盘股和一些传统的行业上来,这将会是近期的一个大趋势。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 ·大跌中基金投资观念转变 估值不再成买卖标尺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