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3个代表国家战略的地方是深圳、上海的浦东、天津的滨海,我们'三兄弟’既要团结,也要差异化竞争”,浦东新区区长姜睴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出浦东目标:浦东去年实现增加值大数4000亿元,占到上海全市GDP的26.9%,规模相当于深圳的一半,比天津滨海新区的3800多亿元略有领先。到2015年,浦东增加值力争达到8000亿元,在全市占比三分之一,体量相当于现在的深圳。 ”
他强调,“三兄弟”的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结构不同,不能单纯比GDP。但这样的预测目标,既是需要的,又是可能的。依据在哪?姜区长算了一笔账:今年新区增加值预计可以达到4500亿元,未来若每年保持11%的增速,那么2015年达到8000亿元完全有可能。浦东开发开放已经20年,倒退六年比,现在经济规模相比过去翻了一番,再倒退六年看,还是翻了一番,所以浦东经济“十二五”末实现增加值8000亿元,是有充分依据的。
要实现上述目标,浦东新区该有怎样的生产力布局?姜睴表示,浦东生产力布局的基础,要站在原浦东和原南汇这两区合并的平台上看,这一平台给浦东新区各种资源要素的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最近浦东在做总规的修编和“十二五”规划,所以浦东未来布局,包括“7 1”的生产力布局,以及基于城市肌理的空间布局,绝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科学谋划的。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为上海承载国家战略的核心功能区,浦东的新蓝图备受关注。蓝图为何这么画?姜睴强调,这样的布局实质上也是浦东新区核心竞争力所在,“浦东开发的国家战略是面向世界的,浦东要做的就是提升核心竞争力,构建体现产业发展导向的格局,这种布局必须是不可复制,至少是难以复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