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陈军昨日建议,为避免创业板开市后遭爆炒,应在创业板第一批企业挂牌前后,重启中小板IPO。“因为IPO暂停后,所有资金都在憋着打创业板,很有可能引起爆炒,因此应该适时重启中小板IPO,给投资者多一个选择的机会。”陈军表示。
同时,对于首批挂牌企业的构成,陈军建议,应该在行业、规模、业绩和成长性等方面做出差异化的结构性安排,避免给市场以误导,认为创业板上市的都是精品。“实际上创业板不可能都是精品,我们鼓励的是自主创新的成长性企业,但不见得上市的企业都能保证持续稳定增长。”
围绕创业板相关规则的完善,陈军还建议,能否考虑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给予更大的宽容度。他说,创业企业的突出特点就是经营灵活、船小掉头快。有的企业在一个非常细分的市场中开展业务,而在狭窄的市场中创新,更新也会很快;还有的企业在提出上市申请时规划的募集资金投向到上市还有一段周期,也可能在上市当年就面临经营环境条件变化,上市当年就需要变更投向。因此应该调整相关规定,便于创业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资金使用,更好地发展。
陈军还表示,新保荐办法调整了业绩波动对保荐机构的处罚措施,这是管理层用心良苦之举,有利于保护保荐机构参与创业板保荐的积极性,令保荐机构敢于去推荐一些创新模式企业上市,符合创业板设想的定位。而保荐办法将辅导期延长一个会计年度、实行信披跟踪报告制度的安排,也是充分考虑创业板企业风险比较高的特性,符合处在创业初期企业的实际情况。
陈军还认为,引入行业专家的具体措施需要进一步商榷。创业企业有的从事的是非常细分的创新业务,企业本身可能就是行业专家,其他的人也不一定看得懂。因此,行业专家能否包打天下,怎样吸收他们的意见,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据陈军介绍,目前中信证券主要从事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保荐的队伍已经有100多人,投入的成本不亚于中小板甚至大盘股,并且中信已经形成共识,即基于长期的价值考虑,不把中小板和创业板项目盈利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他为此建议,创业板应该通过制度设计来吸引更多优秀保荐机构参与。
[责任编辑:parry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