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A股市场持续低迷、IPO市场无限期暂停,让很多保荐机构感到“寒冬来临”。那么,这个冬天到底究竟有多冷?各大保荐机构的生存困境究竟有哪些?面对高额的保荐人成本,面对即将到来的2009年,各大保荐机构有何“猫冬良策”?
本报近日向30家保荐机构发出投行业务专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六成受访券商预计今年投资银行部的净利润将在2000万元以内,两成受访券商预计净利润超过1亿元,另有两成受访券商则预计将出现2000万元以内的亏损。这与去年保荐机构集体赚得盆满钵满的状况大相径庭。
本次的调查对象包括瑞银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平安证券、国金证券、长江证券、第一创业证券、德邦证券、联合证券等不同类型的30家券商,问卷回收率90%。
投资银行“赔钱赚吆喝”的说法正在得到验证。本次投行业务专项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有六成受访券商投行部今年预计可实现业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但净利润在5000万元以上的却不到二成,并且主要集中在1亿以上,5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出现了空档,说明大小券商的利润分化愈加明显。其中有两成券商的调查问卷显示,其净利润只有业务收入的10%。
上海一家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指出,这主要在于投行部的人力成本过高,尤其是保荐人的“天价薪酬”造成的。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券商投行部的人力成本占到总成本的50%以上,其中有三成券商更高达70%以上。而其中有四成以上的受访券商表示,保荐人的薪酬占到投行部人力成本的50%以上。调查显示,保荐代表人的平均年薪在130万左右,保荐人的“高薪”在行情不好的情况下,成为很多中小券商投行部的主要负担。很多券商投资银行部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希望保荐人的薪酬问题能够引起监管层的注意,应该制定行业规章,规范保荐人“天价转会费”等情况的出现,通过适当的行业指导,保证保荐人的薪酬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此外有高达八成的受访券商透露,投行部的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已不到10%。
针对明年的市场状况,有60%的受访券商表示,2009年投行部将降薪20%左右,但在保荐人的政策上将体现出较大差异。有56%的受访券商表示,如果需招聘保荐人,其薪酬体系仍将维持今年的行业标准。有80%的受访券商表示,明年将实现紧缩的人员计划,而只有不到一成的券商表示将实行扩张的人员计划。近六成的受访券商认为,明年的融资规模将下降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