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网站编者按】昨日曝光的界龙实业第一大股东不到1个月减持了1.1%的股份,却并不违规事件,终成为大盘隐患。市场担忧“该公司减持的345万股中,只有100万股为股改实施时的存量股份,而另外245万股则为股改后两次公积金转增股本所形成的新增股份,因此并不存在违规”,如此这般大非钻了证监会相关《指导意见》“空子”的“案例”,会其他公司大非会争相效仿,让市场抛压骤然上升。 界龙实业大股东的限售股解禁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分歧明显。其焦点在于,限售股的衍生股份应不应该计入1%的限额,而按照相关规定的说法是:规定没说。
也就是说,当初在制定有关规定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限售股的衍生部分,而界龙实业正是因为这个"漏洞"认为自己并无违规行为。但根据投资者的普遍理解,限售股的衍生部分也应该纳入1%的限额规定。
虽然有关规定存在漏洞,但类似的衍生股问题在四川长虹转配股的红股上已经出过类似的事件,四川长虹还因此曾停牌相当长时间。按照有律按律、无律案例的原则,限售股的卖出比例上,应该加以限制。
也许有人会说四川长虹事件发生太久,我不知道。但界龙实业绝不能说,因为界龙实业和四川长虹出生在一个时期,连证券代码都只差3个号码,界龙实业应该知道长虹转配股事件。
但很多事情没说就不能罚,因为界龙实业貌似违规就简单处罚肯定不合理,但今后类似的事件应该加以严控,比如可以搞个新老划断。界龙实业之前的,卖了也就卖了,之后的明确衍生部分也应计入1%的限额,并约定今后所有的衍生股份都"随父姓"。
这个问题其实很重要,关系到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的公平,如果大家都能这么在文字上做工夫,那么中小投资者肯定会觉得非常郁闷,而上市公司也会掀起转增股本狂潮,因为尽可能地拆细,对大股东只有百利而无一害。
转增和红股可能还是客气的,至少多少还有个限度,这要是赶上一个追赶紫金矿业的,来一个1:10的拆细,1股变成10股,然后投资者发现其一个月内卖出了90%的持股,然后人家说,我卖出的是新增加的股份,原本锁定的
股票并没卖出。
全乱了。有个说法是必须的。
更有传言,昨日收盘前股指回落,寻遍各处小道没发现什么利空,有人估计与界龙实业限售衍生股票上市有关,市场担心大小非解禁速度会因此加快。我不知道股指下跌和这个有无关联,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60日均线的压力导致的正常回调,60日均线,牛市的最后障碍,值得投资者认真关注。(北京商报)